2025上半年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规模收益双增长
AI导读:
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新发产品1.63万只,累计创造收益3896亿元。固收类产品仍为主流,但固收+产品有望增长。进取型投资者占比增加,监管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7月25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理财市场整体存续规模为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8%,同比则增加了7.53%。今年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为1.63万只,累计募集资金为36.72万亿元。
上半年创造收益3896亿元
从产品投资性质看,固定收益类产品仍是理财产品中的主流,截至上半年末的存续规模占比达到97.2%,较去年同期增加了0.32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随着利率不断下降,固收类产品的长期收益中枢或也将呈下降趋势。他认为,低利率时期,纯固收产品收益率的吸引力逐步降低,“固收+”产品未来仍会呈增长态势,成为理财规模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全年规模增长有望突破1万亿元。他预计,全年整体理财规模有望达到33万亿元以上。
根据《报告》,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较去年全年的平均收益率(2.65%)有所收窄。
从收益规模看,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健,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18%。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99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297亿元。
国信证券近期研究报告指出,银行理财过去依托收益平滑信托等模式“削峰补欠”,实现了较多浮盈积累,根据监管要求,后续要逐步释放收益,回归净值型运作模式;后续银行理财更应考虑通过交易策略减少银行理财波动水平,如加大短久期资产买入,同时将资金委托给公募基金以增厚收益。
进取型投资者占比明显增加
根据《报告》数据,2025年上半年,理财投资者数量维持增长态势。截至2025年6 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8.37%。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1029万个,机构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19万个。

在个人投资者中,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仍是多数,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的占比为33.56%。
对比来看,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去年同期有明显增加,增幅达到1.25个百分点;同时,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去年同期则增加了1.03个百分点。
7月11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要求金融机构了解产品、了解客户,将适当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渠道销售给适合的客户。相关规定将自2026年2月1日起施行。
《报告》专栏文章指出,目前机构已通过产品风险等级评定、销售管理等相关制度办法做好顶层设计,协同销售渠道严格把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系统关卡。同时,还通过动态问卷、客户行为分析等多维度数据,精准刻画客户真实风险偏好与投资目标,真正了解投资者。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