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报道了广东银行保险业反内卷背景下,信用卡领域权益调整的现象。多家银行调整高端信用卡权益,引发市场关注。行业人士指出,这是银行响应监管要求,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体现,旨在实现行业价值回归。

  伴随广东银行保险业“反内卷攻坚战”的打响,信用卡领域成为焦点。日前,招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9月1日起,对已发行的银联-Visa双标高端磁条卡产品,更换为芯片版产品。其中,升级后的经典版白金信用卡主卡,必须年消费满18万元才有资格用1万积分兑换3600元的年费;附属卡也新增了消费满10万元的门槛。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评论区看到,对于上述权益调整,除了高呼“权益缩水”的主流观点外,也有不同声音。今天,招行信用卡方面向南都湾财社强调称,其理念在于“打造匹配客户长期需求的高端信用卡产品,而非短期促销型产品”。

  今年来信用卡“游戏规则”频频调整

  实际上,招商银行调整“游戏规则”,只是信用卡红海的冰山一角。去年以来,多家银行密集发布公告调整高端信用卡权益。据媒体消息,今年7月,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汇丰中国等多家银行官宣部分高端卡产品权益及活动更新。

  比如,7月17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万事达世界之极信用卡贵宾休息室权益将面临调整。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日前也公告显示,自7月8日起关闭 “里程兑换”平台的充值入口。

  据记者观察,信用卡行业没有“独美者”。早在2005年,招商银行推出国内第一张国际标准的白金双币信用卡,截至2024年末,招行信用卡流通卡9,685.90万张,较2023年末减少25.91万张。

  行业人士:高端权益调整是“反内卷”竞争之举

  “此前电商领域的‘仅退款’政策,从创新异化为行业枷锁的轨迹尤为典型。”某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内卷”正成为悬在各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据记者观察,在监管力量的介入与引导下,今年4月,淘宝、抖音、快手、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纷纷表示要取消“仅退款”;最近,外卖平台停止补贴大战,转向规范经营、理性竞争。

  在金融行业,针对“低水平内耗”的攻坚战同样此起彼伏。连日来,广东银行同业公会明确了整治“内卷式”竞争的“1+3+N”制度体系。7月24日,在广东银行业保险业2025年上半年新闻通气会上,广东金融监管局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该局旗帜鲜明反对“内卷式”竞争。

  高端权益成银行资源消耗“大户”,价值回归诉求显著

  对此,上述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坦言,所谓权益调整并非简单的“缩水论”,本质上是希望行业回归理性,指向未来的价值回归。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当前银行面临多重成本压力,而信用卡正是资源消耗“大户”。与此同时,一些第三方机构联合用户以非正常方式大量套取或低价出售高端权益,形成专业的“薅羊毛党”。

  那么,能否通过差异化竞争重构金融价值?有行业人士向记者分析,从高速发展到存量竞争、行业分化,从粗放发展到精细化运营,信用卡行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阵痛。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