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银行自4月起上调消费贷利率至不低于3%,以应对净息差收窄和防范套利风险。此举旨在保持合理净息差,避免被套利者盯上,同时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和借贷。

银行消费贷利率“价格战”或将迎来转折。近期,多家银行接到通知,要求自4月起将消费贷产品利率上调至不低于3%,以应对净息差收窄和防范套利风险。

记者采访多家银行了解到,某国有大行信贷经理表示,内部已接到通知,4月1日后将取消3%以下的利率,但具体利率还需根据征信情况确定。同时,也有银行表示尚未接到相关通知,仍在执行之前的优惠利率活动。

4月1日,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银行停发3%以下利率的消费贷不仅是对监管窗口指导的响应,也是为保持合理净息差预留空间,同时避免被套利者盯上,规避“组团套利”的风险。

多家银行4月起上调利率

3月31日,记者致电多家银行获悉,某银行自2025年4月1日起调整“光某贷”最低利率,一年期和两年期最低年化利率为3.1%,三年期最低年化利率为3.4%。而此前,该产品的年化利率范围为2.9%至18%。

此外,某城商行客服表示,尚未收到相关通知,但用户账户内3%以下的消费贷利率优惠券的使用情况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同时,该行App显示,正在开展邀请好友申请消费贷送利率券的活动。

网友反馈显示,工商银行客户经理已通知部分客户,4月1日后消费贷利率将从2.55%上调至3%。多名网友表示,正在考虑是否趁低利率时申请消费贷。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此举或为保证银行在消费贷业务方面的利润率,防止内卷式竞争。苏筱芮也表示,监管对消费贷利率价格的直接约束,表明银行机构消费贷竞争需以商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此举旨在维护金融系统稳定,通过限制过低利率,缓解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同时避免资金违规流入投机领域,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和借贷。

防范套利风险

今年以来,银行消费贷掀起“价格战”,个人消费贷利率纷纷进入“2”字头。低利率消费贷主要吸引高信用评分、低风险群体,但过度竞争导致银行资金成本难以覆盖。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下降至1.52%,为年内低点。净息差下降意味着银行盈利能力减弱,长期低利率水平侵蚀银行利润空间,给经营带来潜在风险。

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在2024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将努力提升风险定价水平,实施全口径负债成本管理,杜绝内卷式竞争。

此外,过低的消费贷利率容易引发非真实消费需求,出现消费贷置换房贷等套利现象。苏筱芮建议,金融机构应基于监管风向,评估产品定价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

盘和林表示,银行应走出差异化道路,积极挖掘新的信贷需求场景,避免在消费贷领域过度竞争。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