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银行优先股市场正经历新一轮利率调整,浦发银行、农业银行等机构下调优先股股息率,集体进入3%利率时代。此举反映市场利率下行趋势及银行优化资本结构努力。优先股仍具投资价值,投资者需关注市场动态调整策略。

  银行优先股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利率调整。近日,浦发银行(600000.SH)、农业银行(601288.SH)等机构相继下调优先股股息率,银行优先股集体迈入“3%利率时代”。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利率的下行趋势,也体现了银行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资本实力的努力。

  一般而言,银行优先股股息率遵循“基准利率+固定溢价”的定价模式,基准利率主要参考中债国债收益率。中国银行(601988.SH)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指出,市场利率的持续下行是此次优先股股息率调整的直接原因。近年来,市场利率总体走低,为银行调整优先股股息率提供了空间。

  业内分析认为,银行下调优先股票面股息率,既是对市场利率变化的响应,也是银行经营策略调整的体现。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银行经营策略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风险。

  多家银行下调优先股股息率

  近期,多家银行密集宣布下调优先股股息率,引发市场关注。例如,浦发银行自3月11日起将浦发优2的票面股息率由4.81%调整至3.80%,农业银行则将农行优2的票面股息率调整为3.77%。长沙银行也将长银优1的票面股息率由5.30%调整至3.84%。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表示,随着央行持续引导市场利率走低,优先股的股息率作为与市场利率挂钩的部分自然也会随之下调。此外,银行为了降低融资成本,也会主动选择在下调优先股股息率。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认为,商业银行优先股发行合约中普遍设置了优先股股息率与基准利率挂钩的条款,基准利率的显著下降触发了优先股的股息率自动调整条款。

  同时,银行自身经营情况以及策略调整也是优先股股息率调整的重要原因。随着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银行为了维持合理的盈利空间、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亟须全方位降低融资成本,包括通过下调优先股的股息率减少相关支出。

  优化资本结构,支持业务发展

  商业银行支付优先股股息是利润分配行为。下调商业银行优先股股息意味着有更多的利润留存,增加了商业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够从资本和资金两个方面支持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

  通过降低融资成本,银行可以释放更多资金用于支持信贷投放或补充资本充足率,提高整体盈利水平。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朱萍萍认为,商业银行优先股付息成本降低,有助于银行提高留存收益,进而增加核心资本补充,提高资本实力。

  优先股仍具投资价值

  优先股作为兼具股债双重属性的资本工具,能够有效补充商业银行一级资本,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满足监管合规要求,增强银行抵御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邵科指出,优先股在银行资本补充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优先股市场将持续发展,发行规模逐步扩大,发行主体更加多元,将覆盖更多的中小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对于投资者而言,优先股股息率下调并不意味着吸引力下降。在低息趋势、资产荒延续的情况下,部分银行优先股股息率下调是顺势而为,与其他各类资产收益率相比较,优先股依然具有吸引力。投资者可以采取多元化投资组合的策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并提高整体收益。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