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明显减少,减少的机构以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占绝大多数。2025年,金融监管部门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作为年度首要重点目标,兼并重组、减量提质成为重要思路。一批万亿资产规模以上的全新“超级农商行”正在筹建。

伴随着改革化险提速,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明显减少。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了最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为4295家,相比前一年减少195家。具体来看,这些“消失”的机构以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占绝大多数,其中村镇银行减少近百家。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正加速推进。

2025年,金融监管部门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作为年度首要重点目标,而“兼并重组、减量提质”是中小银行改革的重要思路。以农信系统改革为例,近期监管部门已批复筹建内蒙古农商银行、江西农商联合银行、江苏农商联合银行等,这也意味着,一批万亿资产规模以上的全新“超级农商行”正在路上。

13年283家农村金融机构消退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过去一年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明显下降。截至2024年末,农村商业银行1586家、农村信用社458家、村镇银行153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21家,分别较2023年减少44家、41家、98家、9家,四类机构数量合计下降192家。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消失”的现象屡见不鲜。证券时报记者据2021年末至2024年末数据计算,三年间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含信托公司、金融租赁、消费金融、财务公司等)合计减少307家,其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合计减少283家,占比逾九成。

中小银行防范化解风险成为金融领域重点工作之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作为首要提及的年度重点目标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点提及,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

有金融研究人士认为,我国地方中小银行的重组合并在未来一段时间或时有发生。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在大幅增加后,将迎来一段洗牌期,经营能力差、自身造血能力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存活的机构必将被淘汰。

证券时报记者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至少13家农村金融机构被收购、合并或解散的申请得到了监管部门批复同意。

2 兼并重组与减量提质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各项举措”,锚定了未来金融机构的改革方向。

中小银行面临着金融供需失衡、盈利能力下降等窘境。合并重组后,可以显著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的规模效益,优化分支机构设置,减少银行基础设施重复投入,降低成本,同时提升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风险化解能力。

金融监管部门也在通过多种方式处置化解风险,目前,最为多见的仍是以吸收合并方式处置中小银行风险。

“兼并重组、减量提质”成为中小银行改革主要模式。城商行方面以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为主;农商银行方面主要是在省联社改革过程中进行整合;村镇银行方面,主要是推动主发起行并购,或引入新的股东,在缩减数量的同时,增加资本实力。

在中小银行进行合并或改制的过程中,仍可能因多种因素存在差异,存在吸收合并或改制的实践难点。此前,金融监管部门也明确,应按照分类施策深化改革。

3 万亿级农商行将相继亮相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农村中小银行支农支小定位,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关注农信社改革化险。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在改革中,不同地方改革的重点和次序应有所不同。比如,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应将化解风险放在首位;而东部地区应发挥好“大平台,小法人”特点。

目前,浙江、山西等10个省(自治区)农信系统改革方案获批或实施,一批新的“万亿”银行将相继亮相。

全国已有浙江、山西、四川、广西筹建的省级农商联合银行开业,江苏农商联合银行、江西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此外,还有多地农信机构资产总额超过万亿元。

近日,监管批复同意筹建内蒙古农商银行。待完成吸收合并后,资产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今年年初,新疆农信2025年度工作会议表示,力争年内实现新疆农商银行挂牌开业。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