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银行负债端压力持续显现,同业存单发行量价齐升,备案规模大幅增加。六大国有银行和多家股份制银行计划发行额度大幅提升,反映出银行体系负债结构深刻变化。同业存单成为银行缓解负债压力的重要手段,市场密切关注其发行规模和利率变化。

  今年以来,银行负债端压力持续显现,同业存单发行量价齐升,备案规模明显增加。随着建设银行2025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的披露,6家国有大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的年度同业存单计划发行规模已全部公布。

  其中,工商银行2025年的同业存单计划发行额度大幅提升1万亿元,增幅高达80.97%。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也均提高了超5000亿元的额度,邮储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增幅也超过了30%。这一趋势反映出银行体系负债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多位受访者指出,同业存单使用增多,一方面是由于银行业存款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则是信贷投放及政府债券融资的大幅增加导致银行负债存在缺口,需要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来弥补。

  同业存单备案规模大幅增长

  建设银行发布的2025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中,该行同业存单发行总额度为19974亿元。至此,六家国有大行及十二家股份行的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已全部披露完毕。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六大国有银行和邮储银行2025年度计划发行的人民币同业存单合计约10.65万亿元,较2024年度增长了约3.45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同业存单备案规模增额和增幅最大,2025年的计划发行额度提高了1万亿元,增幅超过80%。

  此外,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备案规模同比增幅也超过了50%,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备案规模增幅在30%以上,农业银行备案规模同比增幅约为28%。

  在股份制银行方面,除招商银行计划额度略有调降、平安银行与前一年持平外,其余机构均上调了2025年同业存单的备案额度。整体来看,12家股份制银行合计备案额度达到10.03万亿元,备案额度较去年增加了1.75万亿元,增幅为20.73%。其中,华夏银行增幅达50%,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渤海银行的增幅也超过了30%。

  中信证券研究团队指出,商业银行提升备案额度反映了主动负债需求的显著提升,预计2025年同业存单供给将延续强劲态势。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同业存单作为一种短期融资工具,具有流动性好、信用风险相对较低等特点,受到了众多金融机构的青睐。特别是在市场资金相对紧张时,同业存单成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缓解流动性压力、调节资金头寸的重要手段。

  同时,今年以来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也维持高位。但随着市场变化,3月多家银行发布的同业存单发行情况公告显示,3个月利率已普遍降至2%以下。

  华源证券分析师廖志明在研报中指出,预判2025年经济企稳,2026年经济小幅反弹,资金面紧平衡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同业存单利率作为资金利率的一部分,2025年同业存单发行额度显著扩大,同业存单利率可能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银行积极应对负债压力

  银行存款流失问题一直备受市场关注。随着多项政策的出台,银行体系存款增速明显下降,尤其是国有大行受到较大冲击。

  为补充资金缺口,部分银行通过增加同业存单、债券发行等方式进行主动负债补充。去年年底,多家银行上调了同业存单备案额度,上调比例在7%至26%之间。

  尽管近期央行披露的金融数据显示存款增速有所提升,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整体而言考虑到资金面仍偏紧,负债端压力缓解可能仍需要一定时间。

  兴业研究在相关研报中提到,银行同业存单备案额度同比扩大或是银行对负债吸收乏力但资产仍持续扩张的主动应对。

  兴业研究金融业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吕爽指出,在净息差收窄的环境下,银行在资产端寻找增收机会,增加资产投放。为实现一定的资产规模增速,银行仍需要多渠道吸收负债。

  此外,政府债发行提速也是同业存单累计净融资规模创新高的原因之一。政府债券融资的大幅增加导致银行负债存在缺口,需要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来弥补。

  综上所述,同业存单作为银行缓解负债压力的重要手段,其发行规模和利率的变化均受到市场密切关注。随着经济的企稳和资金面的变化,同业存单市场或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