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截至2024年末,国内存续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减少195家,银行机构法人减少193家。专家表示,此举旨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高风险金融机构合并重组,未来将继续推进银行业稳健发展。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公布了最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揭示了银行业正经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变革。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内存续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为4295家,较2023年末减少195家,其中银行机构法人为3811家,减少193家。这一数据表明,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以优化结构、防范风险为核心。

  受访专家指出,银行机构数量的减少,主要是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等正采取市场化措施,推进高风险金融机构合并重组。未来,这一趋势还将继续,旨在进一步推进银行业稳健发展。

  银行机构法人缩减193家,改革加速

  截至2024年末,国内存续银行机构法人数量较上一年度显著减少,银行机构类型涵盖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等。从近几年数据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的缩减步伐正在加快,显示出改革正在深化。

  减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以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主,尽管数量占比仍较大,但优化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以村镇银行为例,截至2024年末,村镇银行数量仍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总数的35.8%,但整合潮已席卷全国。

  专家表示,银行机构整合并未改变我国银行业多层次、差异化的机构格局,反而有助于推进风险防范化解,提升部分银行机构规模,增强经营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整合潮持续,农信改革并进

  今年以来,江苏、江西、河南、内蒙古等多地银行获批筹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推动中国银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继批复多家农村商业联合银行的筹建,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筹建工作。

  同时,农信改革亦取得进展。新疆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方案已获国家批复,贵州省亦在推进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的改革重组。这些举措旨在优化银行业结构,提升服务质量。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表示,未来在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驱动加速和市场竞争加剧等背景下,银行业高质量优化整合将成为主要趋势。部分农商银行和村镇银行将继续有序退出市场或在区域内兼并为规模更大的区域性银行。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