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标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引领住房新需求
AI导读:
文章探讨了好房子的标准与建造理念,强调以人的需求为核心,注重品质、体验与社区融合,引领住房需求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变迁。
房子,是遮风挡雨的住所,是“家”的象征。正所谓“安居乐业”,若砖瓦柱梁能构建起“好房子”,温馨感充盈其间,幸福感自兹而生,这样必能托举理想、激励奋斗。“好房子”什么样、怎么造?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年,随着我参与设计的“好房子”示范项目在北京昌平区落地,我的想法也逐渐清晰:“好房子”的核心永远是人。
好品质是硬杠杠。层高“长个”,有助于住宅通风、采光,还便于安装新风系统、地暖等设备;隔音“强身”,上下楼层采用同层排水系统,同楼层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分户墙,还专门设置电梯降噪装置;保温“加厚”,每户外门窗均采用玻化纤维材料,保温性能较传统铝合金窗提升30%以上……好品质是“好房子”的地基,随之而来的好体验也是构筑美好生活的基石。
“好房子”带来的幸福感,不只源自已有要求得到回应,也因为潜在期待得到满足。比如,根据北京市制定的“好房子”技术要点,双层挑空6米高的开敞阳台,不计入容积率,居民整体得房率提高;阳台连通卧室、伸向自然,让居民在家中就能感受春花秋叶、四时流转,空间感带来“小确幸”;集纳人脸识别、一键呼梯、智联物业等功能的智慧系统,让人们可以过上更“丝滑”的生活,科技感点亮“小美好”。深想一层发掘“隐秘”的需求,多做一步优化“前端”的供给,以想象力解锁可能性,主动升级设计理念,更多生活愿景就会加速变为美好现实。
居所作为步履的出发点和归来处,从不是孤立的,而是嵌入在社区中,串联起人们生活的轨迹行踪。从这个意义上讲,打造“好房子”,不能仅将目光聚焦于“方寸间”,而应统揽周边。比如,小区入口处,超市、咖啡馆、花店打造家门口的“慢集市”,地下商业空间可以引入菜市场等便民设施;小区里,一条风雨连廊曲折延伸,连通景观庭院与大堂,儿童的阅读、游乐空间和老人的棋牌、书画空间点缀其间,黄发垂髫皆有所乐。开放空间、开阔视野,释放出多样的公共服务功能,社区的“烟火气”氤氲而上,蒸腾起生活的丰厚滋味。
如今,人们的住房需求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变迁,一系列新政策、新标准陆续出台,助力“好房子”的愿景照进百姓生活。把“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标准融入建造全过程,让越来越多的“好房子”拔地而起,温暖的万家灯火托举起的必是“稳稳的幸福”。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