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好房子”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建设“好房子”政策上升至国家层面。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将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住房需求,释放改善型需求,助力楼市止跌回稳。同时,“好房子”建设成为产业转型发展新赛道,将推动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趋稳。

  新华财经北京3月21日电(记者高婷) 3月5日,“好房子”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成为定义“好房子”的四个关键词,让人们对其有了更多期待。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好房子”的提出,是新时代人民群众住房需求升级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将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住房的迫切需求。

“好房子”政策将大幅释放改善型需求

  3月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对“好房子”建设做出具体部署,从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三方面入手,希望社会各界支持并参与“好房子”建设。

  “该概念(好房子)最早在2023年6月由倪虹部长提出。此后,相关部门及地方积极响应,推动‘好房子’建设政策落地。本次‘好房子’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相关政策从部门层面上升至国家层面,预示后续政策力度将加大,建设步伐将显著加快。”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熊柴表示。

  建诚智库首席研究员何田指出,“好房子”建设体现了我国政策层面对居住体验的重视。通过稳市场与防风险相结合,释放改善性需求,提振市场信心,助力楼市平稳发展。

  中指研究院分析称,“好房子”建设是房地产新模式的关键一环。今年2月,北京发布相关技术要点,提出8项技术要点,在昌平、顺义等地试点,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参考。

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三管齐下

  什么样的房子才算“好房子”?标准何在?

  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好房子科技产业展厅,记者了解到,“好房子标准因人而异,但共性标准是‘群众满意’,重点是绿色、低碳、智能、安全,涵盖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等方面。”展厅通过实景展示,列出了115个居民关注的居住问题,并展示了88项技术手段。

  显然,科技赋能中国建造,为群众带来更佳居住体验,是制定“好房子”标准的出发点。

  倪虹透露,住房城乡建设部正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修订《住宅项目规范》,拟将住宅层高提高至不低于3米,引发业界关注。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更高的层高更符合现代居住习惯,是好房子‘舒适’标准的体现。新规范将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认为,除立标准外,还需强科技和抓项目。推广新技术、新工艺,解决传统建筑痛点;推广绿色建造技术,减少环境影响;探索智能建造方式,提高建造效率和质量;推动全屋智能系统应用,满足居民科技需求。

  倪虹强调,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三大举措,不仅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广阔空间,还将释放内需和消费潜能。

“好房子”建设成产业转型新赛道,助力楼市趋稳

  “好房子”建设与楼市发展紧密相连。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地方报告均将“好房子”、“止跌回稳”作为关键词,明确了房地产工作方向。

  倪虹指出,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应抓住建设“好房子”的转型机遇,以新科技、高质量、好服务赢得市场,实现长远发展。

  何田认为,“好房子”建设“蓝海”已至,房地产产业链各环节均有拓展空间。房企需聚焦产品创新,如绿色建筑、智能家居;建筑公司应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和低碳技术;建材与装修行业可参与环保材料升级和定制化服务;金融与资本方应探索绿色金融工具,支持政策性项目。

  “高品质‘好房子’将受市场欢迎,老旧住房需改造升级,房企优胜劣汰加速,市场分化加剧。”何田表示。

  叶银丹预测,2025年楼市将在政策引导下,朝着更稳定、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为群众提供更佳居住环境。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