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各地积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当前房地产市场回暖趋势明显,新房市场交易活跃,二手房成交显著放量。土地市场也表现出活跃态势,未来房地产发展空间巨大。

  房地产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今年以来,各地积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从降低购房门槛到减少换购住房税费负担,从出台“好房子”规范标准到收购存量商品房,多措并举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哪些新变化?供需关系是否更趋合理?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空间如何?记者近期赴多地调研,采访地方房地产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房地产企业及研究机构,深入了解市场动态。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趋势明显,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市场回稳信号多维显现。4月12日,深圳龙华区恒壹·红山华府项目开盘销售现场人头攒动,购房人排队入场,开盘90分钟即告售罄。得益于深圳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下降等政策利好,购房者信心增强,市场活跃度提升。

  新房市场交易活跃,二手房成交显著放量。在传统楼市旺季“金三银四”期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回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一线城市整体表现较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部分二线城市市场也持续回暖,展现出稳定的市场需求。

  房价是市场信心修复的重要信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增加。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二三线城市销售价格环比总体降幅收窄。土地市场也表现出活跃态势,部分城市土地成交总价高、溢价率高。

  “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积极信号是多维度的,表明止跌回稳走势得到进一步巩固。”专家表示,这既得益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也反映出市场信心的逐步修复。

  多举措促供需更加平衡。房地产市场仍处在调整阶段,不同城市及城市内部板块之间分化明显。重点城市及城市核心区域持续回暖,但三四线城市及城市远郊和外围去化速度相对较慢。针对供需结构性短缺矛盾,国家政策层面已明确提出,商品房库存较多的城市,政府可按需定购,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在土地端,供需调节也向“缩量提质”方向发展。大部分城市主动调整供给结构,压缩供地规模、聚焦优质地块,推动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盘活存量房产资源,同时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困难,目前已有多个城市落地收购商品房项目。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中国未来房地产发展空间如何?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表示,中国的消费结构总体上还处在升级过程中,城镇化并没有完成,房地产市场成长空间巨大。城市化与房地产发展需要形成良性互动,伴随人口不断聚集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房地产迎来巨大发展空间和机会。

  满足人们对美好居住生活的向往,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应有之义。随着新版《住宅项目规范》的施行和各地配套政策落地,住房品质提升进入快车道。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好房子”建设要统筹增量与存量,在增量建设上提供高品质住房,在存量优化上完善住宅功能和配套。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