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发布商务楼宇更新提升新规,明确允许商务楼宇兼容租赁住房等功能。新规构建全流程更新路径,提供城市更新制度创新样本,旨在提升楼宇品质,推动产业链与空间链深度融合。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的实施意见》日前正式发布。《实施意见》明确,允许商务楼宇兼容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等功能。

  对于部分自媒体据此解读并宣称“上海商业办公物业可变住宅”观点,记者向相关部门求证获悉,此系对政策的误读。

  “上海城市建设较早,不少商务楼宇已经有几十年楼龄了,品质亟待提升。目前包括上海在内,全球办公楼市场都迎来了周期性调整,这也是更新的窗口期。”上海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此背景下,上海20多个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商务楼宇更新新规。

  市场认为,这是全国首个商务楼宇更新专项政策,构建“规划—审批—运营—监管”的全流程更新路径,提供城市更新制度的创新样本。

商务楼宇更新新规有何亮点?

  商务楼宇更新新规有何亮点?根据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对外公开的信息,《实施意见》包含8个方面的支撑政策,针对全市存量用作商务办公功能的楼宇,通过政府引导、分区分类、政策赋能、自主决策的方式推进实施。

  核心关键举措包含6个方面:着力提升片区能级品质、着力强化功能业态复合、着力推进楼宇改造升级、着力优化商务生态环境、着力提升片区空间品质、着力加强政策支持保障。

  在《实施意见》基础上,上海将继续打好组合拳,推动商务楼宇高质量发展,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品质,加快“五个中心”建设。

  政府部门表示,全市商务楼宇更新提升工作包括“规划引领—评价支撑—政策创新—行动协同”等措施,具体为:着眼区域整体更新,推动单元规划试点方案的编制;发布《上海市商务楼宇综合评价指南》,统一楼宇评价体系;通过发布《实施意见》加强政策供给,支撑和保障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系列行动;落实区级主体责任,推动各区制定三年行动计划。

针对性解决商办楼宇更新痛点

  商办楼宇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如何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更新的积极性?针对商办楼宇更新的裉节难点,新规进行了针对性回应。

  记者了解到,个别地区因所在区域的空间偏老旧、城市功能不突出,导致部分商务楼宇空置率偏高。新规把视野从单体建筑更新,拓展到整体空间的品质提升,并明确不同商务区要突出各自特色。

  除了硬件改造,新规也关注到了商务楼宇运营能力等软件方面的提升。如,鼓励建立区域统一运营主体平台,负责区域性、功能性项目实施、运营管理等,统筹区域资源。支持国有企业通过产权收购、使用权租赁、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团队等方式,推动商务楼宇整体统一运营。

  由于多方面因素,上海不少商务楼宇过去实行分割销售,存在产权分散现象,导致个别写字楼的改造更新意愿不强。新规首次探索产权归集路径,针对商务楼宇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相关归集难题,因地制宜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商务楼宇更新。

  与此同时,从严管控商务楼宇分割销售行为,禁止以虚拟划线或非实体墙等形式分层、分区分割转让,确保产权边界清晰。对于已分割销售和分割租赁的,应完善全周期合同管理,加强统一监管。

  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为了给企业减轻更新负担,新规提出多条相应举措。如,优化审批,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总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除外)且不涉及用途转换的商务楼宇简易装修工程,可不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又如,开展建筑节能、第五立面等改造、加装光伏设施的商务楼宇,若符合条件和相关技术要求,可享受一定的资金补贴或奖励。

商务楼宇允许解锁新功能

  网络热传的“商改住”从何而来?

  《实施意见》提出,在城市主中心和副中心区域,鼓励商务楼宇兼容科技创新、商业酒店、文化体育、教育培训等功能,根据周边产业岗位需求,适当增加服务公寓和人才公寓、医疗服务等功能。

  在地区中心区域,允许商务楼宇兼容商业酒店、研发创新、文化体育、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等功能。

  在社区中心区域,允许商务楼宇补充商业服务、文化体育、教育培训、养老托育、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等功能。

  部分中介认为,上述政策等同于放开“商改住”,鼓励市民购置和投资商办属性公寓。

  上海中原地产资深分析师卢文曦表示,这里提到的“商改住”需要进一步明确。新规允许商办楼宇兼容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而非住宅。

  曾经有一段时间,上海部分商业办公项目在开发中,不严格按规划建设,擅自改变房屋结构、设施设备等,将房屋规划用途由办公改为居住,并进行销售,形成了所谓的“类住宅”。2017年,上海全面启动“类住宅”市场整顿,并于该年起在土地出让的商业办公用地合同内,明确不能做公寓式办公。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新规鼓励在业态转换的基础上进行租赁,要求产证不变、主体不变、主体结构不变,未涉及土地性质调整,也未放开分割销售,不存在鼓励投资交易的情况。

  实际上,允许商办楼宇兼容租赁住房功能,是上海通过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的组成部分。2023年2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住房租赁条例》第九条明确,允许利用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租赁住房、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以及将闲置住房出租等方式,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

  今年,相关举措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2025年6月27日国务院第62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住房租赁条例》明确,鼓励居民家庭将自有房源用于租赁,支持企业盘活改造老旧厂房、商业办公用房、自持商品住房等用于租赁,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

商务楼宇更新带来转型机遇

  上海是全国写字楼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新规出台将带来哪些影响?

  “新规通过更新改造释放的空间潜力,将为重点产业提供优质载体,推动产业链与空间链深度融合,起到短期稳预期,长期提能级的作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咨询中心总监姚腊表示,新规更传递出一种理念,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物理改造,而是以空间为载体的制度创新、功能重构与价值重塑。

  “不可否认的是,上海商务楼宇市场的租金水平和吸纳量依然承压。新规释放的积极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缓解供给压力。”姚腊表示,从长期来看,更新后的商务楼宇将凭借更高的硬件标准、更优的服务配套提升竞争力,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带动净吸纳量回升。统一运营模式的推广将改善市场供给结构,减少分割销售导致的混乱,使租金水平逐步回归合理区间,推动市场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在为企业发展创造新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企业需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不仅要懂建筑改造,还要精通物业管理、产业导入;同时,绿色低碳技术、智能楼宇系统的应用需求,倒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在技术研发与模式创新上抢占先机。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