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恒大集团将从香港联合交易所退市,这一事件反映了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现状,其影响深远,将倒逼行业出清,推动政策升级,同时反映出房地产企业风险正在通过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出清。


  中国恒大集团(03333.HK),将从香港联合交易所退市。

  中国恒大8月12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8月8日收到联交所发出的信函,基于公司未能满足复牌指引要求,且股份一直暂停买卖并未于2025年7月28日之前恢复买卖,联交所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中国恒大取消上市地位,是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其影响深远。“中长期而言,这一事件将倒逼行业出清,推动政策升级。”

  在中指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看来,中国恒大退市,反映出房地产企业风险正在通过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出清。

  “此前,已经有蓝光发展、新力控股等10多家出险上市房企退市。此次恒大退市,是房企风险出清的延续。”刘水称。

  此外,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认为,中国恒大退市,机构将更审慎看待有类似风险的地产企业。

  16年上市之路终结

  中国恒大股票自2024年1月29日停牌,至今年7月28日满18个月,其未能满足复牌指引,未能恢复买卖交易。

  刘水指出,根据香港联交所规定,证券停牌18个月,联交所有权取消上市地位,并且考虑到恒大债务重组成功可能性极小,因此联交所决定强制取消其上市地位。

  黄立冲表示,恒大的退市,是其多年债务危机、财务造假与信息披露不透明的必然收场,本质是港交所对长期停牌公司的清理动作。

  “从恒大出险、被提出清盘呈请,到法院对其颁布清盘令,市场人士此前已经基本认定,其复牌已无望,退市已成定局。”黄立冲说。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恒大于2009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在房地产领域扩张的同时,还一度切入健康、农牧、金融等热门赛道。

  2017年10月,中国恒大股价冲至历史巅峰,4000亿港元的市值使恒大登顶全球房地产开发商的王座。

  一家房产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恒大实现合约销售额7232亿元,同比增长20%。

  2021年,中国恒大流动性问题爆发,公司股价一路走跌。

  恒大集团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恒大集团负债总额24740.9亿元。未能清偿到期债务方面,截至2023年11月末,恒大地产涉及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累计约3163.91亿元。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恒大此前销售额的快速增长,是基于规模的持续扩张,这种业绩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高负债、高杠杆来实现。

  “这种增长模式在市场上升期,企业会吃到不少红利,然而一旦市场出现调整,其内部风险控制不足的问题,也将暴露出来。”严跃进表示。

  地产行业风险加速出清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恒大退市,反映出房地产企业风险正加速出清。

  黄立冲指出,退市节奏拉长,客观上延缓了风险出清,期间股价可能在“复牌预期—债务重组—资产处置”循环中反复波动,吸引了一些投机资金。

  “中国恒大退市,向市场释放出重要信号,即未来出险房企(尤其是停牌18个月以上的)更难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来进行腾挪,此类企业退市与清盘可能会加速。”黄立冲称。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住建部副部长董建国提到,对于违法违规导致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企业,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出清。

  业内人士介绍,中国恒大被除牌,并不影响中国恒大境内外债权人行使权利。

  “中国恒大被取消上市地位(退市)本身,并不直接导致债务消灭。”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告诉记者。

  黄立冲表示,中国恒大退市后,不再受上市公司持续披露与股东权益约束,清盘人主导下可更灵活处置境内外资产,但债权人议价能力与信息透明度有所下降。

  中国恒大退市,对于其楼盘交付有何影响?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在相关排序当中,对业主权益的保障会被放在第一位。

  “为推进保交楼、保障业主权益,已经对恒大集团包括土地、在建工程、项目等相关资产进行了梳理,这些资产的处置,首先要保障小业主的权益。”上述分析人士称。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