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AI导读:
4月22日,重庆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金融支持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重庆金融市场融资总量供给充足,信贷结构优化,金融改革创新激发新动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4月22日下午,重庆市新闻办召开重庆市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魏海滨介绍了今年一季度金融支持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市分局副局长温江勇,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久鹏,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谭彬分享了服务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未来规划。
重庆金融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2025年,金融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会上,魏海滨公布了重庆金融发展“成绩单”。一季度,重庆金融市场融资总量供给充足,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投放再贷款、再贴现等资金达349亿元,这股金融活水注入市场,带动全市人民币贷款新增1672亿元,较上年同期实现翻番。贷款余额攀升至6.12万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支持企业在各类市场发行债券超745亿元,同比增长3.6%。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2733.8亿元,同比多增532.3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在信贷结构优化方面,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3月末,企业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0.3%、15.5%,有力推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升级技术设备;科技贷款余额7521.2亿元,同比增长8.8%,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绿色贷款余额突破9600亿元,是2019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之初的5.4倍;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政策举措,推动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6300亿元,同比增长9.3%;在消费领域,打好消费政策组合拳,加大对大宗消费更新升级、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金融支持,全市一般消费贷款同比增长12.4%,有效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
改革创新激发金融发展新动能
重庆在金融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步履不停,不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创新开展转型金融试点,积极推动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截至3月末,累计发放绿色转型贷款逾50亿元,支持154家企业开展转型活动,年减碳量超300万吨。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重庆持续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基建、物流、产业和商贸四大领域,牵头通道沿线“13 + 2”省区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构建起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体系,深化本币和外汇、融资和结算一体联动服务。3月末,全市通道领域融资余额超6400亿元,同比增长14.4%;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扩面增效,累计便利350家优质企业跨境贸易结算1100亿美元;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跨境融资便利化等试点有序推进,累计便利跨境投融资超200亿美元。近期,“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成功落地重庆,这将进一步提升重庆对总部经济的吸引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谋篇布局擘画金融发展新蓝图
展望未来,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锚定目标,按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求,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在总量调控上,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金融活水充足。力争上半年投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750亿元,以此带动全市贷款平稳增长,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
在结构优化方面,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加大对“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数字经济、绿色转型、民营小微、消费和文旅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运用各项政策工具,引导激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在改革创新领域,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激发经济金融内生动力。以申创“全国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全面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推进绿色转型金融改革,对接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部署,促进转型金融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坚持以改革开放应对复杂环境和外部冲击,不断优化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研究出台提升通道金融服务工作方案,持续争取跨境金融新政策,推动金融产品创新,规范通道金融数据监测标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金融担当。
新闻多一点>>
金融创新举措结硕果
在金融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各相关单位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
支持350家企业贸易结算超1100亿美元
外汇局重庆市分局副局长温江勇介绍,该局通过深化外汇改革创新和便利服务,在服务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在助力科技金融发展方面,积极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为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打开了便捷的融资通道,支持其在等值10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截至2025年3月末,已累计便利科创企业融资9677万美元。渝北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便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其可借用外债额度从57万美元大幅提升至1000万美元,并于今年3月成功借入1.7亿日元外债(折合120万美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方面,运用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政策,便利企业贸易外汇资金收付,累计支持350家优质企业贸易结算超1100亿美元。推动全市优质企业六成以上跨境投融资资金境内使用免于逐笔审核,营造“越诚信越便利”的用汇环境。支持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汇率风险,今年1-3月,全市外汇衍生业务签约29.3亿美元,服务企业174家,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76.4%,切实帮助企业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本文关键词:重庆金融,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金融改革创新。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