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地摩天大楼迎来复工潮,包括天津117大厦、成都绿地蜀峰468等项目。政府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业内专家表示,超高层地标项目的复工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

4月17日,一张新发出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显示,已开工18年仍未建成的“中国结构第一高楼”天津117大厦重启复工在即。4月21日,另一座工程停滞多年的“中国西南第一高楼”成都绿地蜀峰468项目也正式启动复工,直接进入最复杂、施工难度最艰巨的阶段。

近年来,中国摩天大楼数量位居全球之首,全球前十大超高层建筑中,超过一半位于中国。然而,“摩天大楼热”逐渐降温,加上房地产周期下行和开发商资金链紧张,不少超高层项目陷入停滞。但近期,一批摩天大楼迎来转机,部分项目宣布重启工程,部分则宣布即将交付,开启全球招商。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并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城市核心区域的超高层作为重要存量资产,正迎来新机遇。业内专家表示,超高层地标项目的复工标志着房地产市场信心得到修复,政府和企业的决心有助于增强购房者和投资者信心。

被称为“中国结构第一高楼”的天津117大厦,由香港高银集团投资,早在2008年开工,曾计划投资近100亿美元。然而,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项目进展缓慢。2025年1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高银地产破产清算申请,并指定清算组接管。在政府的推动下,项目终于迎来复工。

同样,成都绿地蜀峰468项目也历经波折,自2019年起因资金链问题停工,主塔楼高度停留在444.3米。2024年,项目成功引入中国五冶集团作为合作方,推进新阶段建设,并计划在2027年上半年竣工交付。

此外,武汉绿地中心、重庆陆海国际中心等超高层项目也迎来新进展。武汉绿地中心已进入全球招商阶段,而重庆陆海国际中心外立面幕墙工程全部完工。这些项目的复工和进展,不仅体现了城市存量资产的盘活,也展示了政府和企业在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方面的努力。

近年来,随着政策对超高层建筑的限制加强,盲目规划建设摩天楼的现象得到遏制。然而,因开发商资金链问题导致的停工项目仍不少。业内专家表示,超高层项目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地段,建设周期长、成本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来推动项目盘活。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核心城市的超高层建筑仍有一定市场需求。但超高层建筑面临建设成本高、运营难度大等问题,在商办空置率较高的城市,将面临出租压力。然而,专家预测未来三到五年经济将平稳上行,写字楼的租售机会与空间仍然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