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小阳春”回暖趋势显著,一线城市房价领涨
AI导读:
今年楼市“小阳春”期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增加,一线城市房价领涨。其中,上海新房房价环比涨幅全国首位,杭州二手房房价上涨明显。
今年“小阳春”,楼市表现如何?楼市回暖趋势显著。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0城房价数据显示,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有24个,比2月份增加6个;二手住宅环比上涨城市有10个,比2月份增加7个。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王中华解读称,2025年3月份,住房市场成交活跃度提升,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总体降幅收窄;各线城市同比降幅均继续收窄。
新房房价:上海、杭州、宁波环比涨幅居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7%和0.1%,北京和广州分别下降0.2%和0.1%。上海不仅领涨四大一线城市,新房房价环比涨幅更是居于全国首位。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点评称:“一线城市自2024年12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环比反弹,本月反弹0.1%,与上月持平。”楼市回暖趋势在一线城市尤为明显。
除了一线城市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从全国来看,3月份,70城中有24个城市新房价格上涨,比2月份上升了6个,其中,上海、杭州、宁波涨幅居前,新房房价环比涨幅分别为0.7%、0.5%、0.4%。
对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点评称:“房价上涨城市数量增加是一个信号,说明市场的传导机制是畅通的。其中,上海是本轮楼市的‘领头羊’,城市基本面和房价走势都非常不错。杭州、成都是近期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城市,其土地交易市场也非常好。宁波和天津恰是楼市深度调整的代表,当前房价指数表现好,说明恢复状态不错,也很有启发意义。”

国家统计局官网截图
二手房房价:一线城市回升,二线城市杭州领涨
二手房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2%。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分别上涨0.5%、0.4%和0.3%,广州下降0.2%。
同时,3月份,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具体城市来看,杭州、北京、上海、深圳的二手房房价涨幅居前,环比涨幅分别为1%、0.5%、0.4%和0.3%。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二手房价目前上涨明显较快,环比涨幅也达到了1%。
杭州二手房市场升温显著,拱墅区的一些楼盘价格涨幅较大。
对此,熟悉杭州市场的中指研究院华东大区常务副总高院生分析表示:“今年以来,杭州二手房市场的热度确实在升温,因为3月份杭州二手房的成交量破万套,也是创了近几年单月新高;另外也是受到结构性因素影响,比如新交付新房周边的二手房东也有意在进行调价。”
“二手房是‘小阳春’最大受益者”,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分析表示:“虽然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二手房环比上涨城市只有10个,明显少于新房的24个,但市场实际成交量占比却不断提升。根据58安居客研究院监测的重点城市数据显示,2025年1-3月,二手房成交占比达65%,比2024年再升4.7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占比最高,达70.5%,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则分别为63.1%、61.8%。”
业内:二季度“好房子”将成为市场亮点
随着“小阳春”行情接近尾声,业内人士也预计二季度市场或将转弱,但是改善型的“好房子”项目依然会成为热点。
张波表示:“从58安居客领先指数来看,2025年3月下半月,市场热度开始下降,百城二手房找房热度指数同比下跌7.2%;其中一线城市下跌4.3%,新一线城市下跌6.5%,二线城市下跌7.1%;三、四线城市下跌7.7%、4.3%。如果后续没有政策落地,4月市场量价表现可能会弱于3月,这一信号值得关注。”
对于二季度的房价走势,李宇嘉也预计:“二季度是传统交易淡季,从目前带看量和访客量来看,4月份及二季度销售会季节性走弱。比如,杭州、上海4月份数据环比3月份已开始下降。但2025年最大的变化就是一大批改善型新盘入市,特别是密度较低、配套完善、品质优良的‘好房子’项目。近期,住建部明确将住宅层高提高至不低于3米,并加大了存量在售新房收储力度。供给侧改革将引领和驱动基于美好人居的改善型时代到来;需求端积极消化库存有望改善供求关系和市场预期,新房价格将得到进一步的支撑。”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