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园式”商场引领实体商业新突围
AI导读:
深圳众多“公园式”商场尝试与自然景观融合,为消费者提供独特购物体验。这种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消费者体验,更为城市商业注入了新活力,成为实体商业的新突破口。
四月草长莺飞,正是踏春出游的好时机,实体商业也在积极“寻春”,探索线下商业流量的新突破口。
与传统的购物中心不同,深圳众多“公园式”商场正尝试与自然景观融合,让消费者在购物之余,享受四季更迭的美好,体验城市与自然共生的独特魅力。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为城市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教授李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打造宜居智慧城市及国务院培育新型消费场景的背景下,这类商场巧妙融合自然景观、文化体验与消费空间。通过打造开放式环境,不仅缓解了城市压迫感,还创造出休闲散步、亲子互动和文化熏陶的复合空间,契合了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健康生活与情感交流的追求。
深圳商业体的“公园化”革命
传统商业形态面临获客流量困境时,与公园文旅结合成为新路径。
深业上城连通莲花山公园和笔架山公园,大运天地可观鹿,欢乐港湾可边逛街边看海,坂田万科广场被誉为“都市绿洲”……这些商场各具特色,但核心概念都离不开公园。
福田中心区规划包含金融、商业、文化等功能,但各板块间未能完全融合。深业上城毗邻两大公园,通过空中连廊巧妙融合,形成环形动线,有效拓展了客群覆盖面。
“商业+公园”模式让深业上城实现了不同需求人群的无缝衔接,2024年销售额达60亿元、客流量突破4600万人次。大运天地将自然元素融入商业空间,绿化率达93%,为消费者创造了独特的观赏互动机会,开业后日均客流量超10万人次。
坂田万科广场以“商业+立体公园”模式迅速成为深圳现象级商业项目,打造了一个兼具购物、休闲、社交功能的都市绿洲。欢乐港湾依托海岸线,形成“公园+商业+文旅”的复合型空间,夜经济成为其亮点。
李军表示,“公园式”商场的生态化布局设计与我国“双碳”目标相呼应,受到热捧。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快节奏生活普遍,公园式商场为城市空间注入了新维度。
近期出台的促进旅游消费政策强调商业与文旅体元素的跨界融合,为公园式商场注入新活力。这些项目不仅重构了传统商业空间形态,更将自然元素融入消费场景,有效缓解了都市焦虑症状。
实体商业新突围
“公园式”商场的创新实践为实体商业开辟新路。
线上流量成本上升,这些将商业与生态融合的空间重新点燃了线下消费热情。实体商业正从交易场所转型为多维体验空间,空间价值重构成为核心竞争力。
首店经济与新品牌引流成为实体商业差异化竞争的核心策略。深圳各大商场积极引入区域首店、旗舰店,通过稀缺性品牌吸引消费者。未来,更多“公园+商业”的创新业态可能出现。
商业空间的社交化转型正重塑运营逻辑,精心设计的场景体验激发用户自发传播,形成社交媒体营销模式。体验式经济的兴起推动商业业态创新,如大运天地引入珍稀动物展示区,欢乐港湾的夜间光影艺术等。
《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支持公园提供配套服务,为商业体与公园深度合作提供法律保障。政府与企业合作推动“商业+公园”模式发展,更多城市更新项目可能采用类似模式。
李军表示,“公园式”商场应注入湾区创新基因,开发“生态+科技”沉浸式消费。未来实体商业的科技应用应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AR导览等。
这些创新实践汇聚成深圳特有的城市发展逻辑:通过商业空间生态化提升人居环境,借助消费场景创新促进社会融合,利用市场化机制完善公共服务。随着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公园式”商场将继续演化,重新定义未来城市的商业文明形态。
(实习生周家怡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