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楼市新政频出,公积金政策成亮点
AI导读:
近期,多地推出新一轮楼市新政,公积金政策成为调整重点。包括提升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首付比例等措施。热点地区如深圳也参与其中。部分城市通过设置购房“冷静期”的创新性政策,有效缓解了购房者的资金安全焦虑。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 本报记者董添
近期,多地推出新一轮楼市新政,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公积金政策成为此次调整的重点,多地提升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首付比例,并扩大公积金使用、缴存范围,放宽公积金使用限制。热点地区如深圳也参与其中,引发市场热议。此外,部分城市通过设置购房“冷静期”的创新性政策,有效缓解了购房者的资金安全焦虑。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各地针对住房公积金的优化政策已超过50条。济宁等地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宣城等地则提高引进人才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上限。深圳市于3月16日发文,调整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个人申请从50万元提高至60万元,家庭申请从90万元提高至110万元,并增加了多子女家庭购房的上浮比例。浙江省直住房公积金中心也推出新政,允许公积金账户余额直接冲抵公积金贷款余额。
在公积金首付比例方面,桂林市近日发布通知,缴存人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买保障性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降至15%。此外,长沙县推出购房“7天无理由退订”政策,为购房者设置“冷静期”,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创新性楼市政策旨在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交易流程,提振市场信心。通过设置“冷静期”,购房者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决策时间,有助于提升购房过程中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北京等地还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实现“一次申请,按月支付,自动到账,一站办结”。
随着包括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等一系列有利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天风证券研报显示,部分地区土地市场有所回暖,房企新开工意愿虽不强,但仍以去库存为主,现金流压力有所缓解。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政策持续发力、市场信心逐步修复的关键时期,后续市场走向需关注政策落实效果、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消费者信心恢复等因素。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