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政策层面对房地产市场给予更大支持,住建部将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实施一系列惠民生项目,并将2000年前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范围。同时,住建部正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计划将住宅层高标准提高至不低于3米,以满足居民更高的居住需求,新规落地将进一步激发改善型需求。

  本报记者吴静卢志坤北京报道

  随着《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写入总体要求,政策层面对房地产市场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业内普遍认为,当前政策工具箱已近乎枯竭,2025年房地产市场能否走出低迷,迎来止跌回稳,关键取决于新增政策的实施效果。

  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透露,住建部今年将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实施一系列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项目,并将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全部纳入改造范围。

  对于市场期待的“好房子”,倪虹透露,住建部正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计划将住宅的层高标准提升至不低于3米,以满足居民更高的居住需求。

  城市更新工作加速推进

  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并将其作为政策发力的重点方向。2025年,城市更新工作更是被提上了新的日程。

  据倪虹介绍,自2019年中央部署实施城市更新以来,全国已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惠及超过1.2亿居民。此外,加装电梯超过13万部,增设停车位380万个,增设养老、托育设施近8万个,增加充电桩105万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3100万平方米。地下管网更新改造约50万公里,打造“口袋公园”4万多个,建设城市绿道12万公里。

  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住建部表示,一方面要通过城市体检,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目前,全国290多个地级市已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未来还将支持有条件的县级市开展相关工作。

  另一方面,要实施一批更新项目,解决体检发现的问题。倪虹表示,住建部将重点推进三类项目:一是民生类项目,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二是发展类项目,如更新老工业区、旧厂房,改造老旧街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等;三是安全类项目,如建设改造地下管线,消除城市易涝积水点,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等。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武汉等地已涌现出多个居民自主更新的实践案例。

  未来,随着老旧小区改造规模的扩大,有建设经验的房地产代建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物业服务企业都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打造“好房子”成新趋势

  随着住房供求关系的变化,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好房子”、提供优质服务已成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新方向。

  近年来,多地持续优化土拍规则,改善土地规划设计条件和套型要求,鼓励和引导房企打造更优质的产品。

  在此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倪虹表示,住建部在调研中发现,居民对“好房子”的期望包括房间的高度、温度、湿度、净度和亮度以及采光度。为此,住建部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并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的层高标准提高至不低于3米。

  专家指出,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变,土地和房屋由绝对短缺走向相对短缺,地价和房价趋于稳定。因此,应调整包括层高在内的住宅指标,以满足居民对居住品质的更高需求。

  倪虹强调,住建部将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解决隔音、渗漏、开裂等问题,并推广全屋智能。同时,要求各地将保障房建成“好房子”,并结合城市更新,将老旧住宅改造成“好房子”。

  业内认为,“好房子”新规的落地将进一步激发改善型需求。但专家也指出,新规可能对存量在售项目产生影响,建议明确新规生效时间和过渡措施。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