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楼市开局亮眼,一线城市率先走出回暖行情,二线城市跟进。政府推出多项政策“组合拳”,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今年楼市“小阳春”可期,一线城市领涨,二线城市回升动力强。

“杭州的机器人在今年春晚上火了一把,楼市也受益了。”杭州奥体板块某德佑门店的业务员闫鹏(化名),在今年春节复工后格外忙碌,他此前维护的三套房源,均在2月加价卖出了。

作为一名资深房产经纪人,他欣然接受这种忙碌。按照惯例,开年就如此忙碌,通常意味着全年的市场不会差。

开年以来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中国科技企业惊艳亮相,被认为是新一轮技术周期开启的标志性现象,春节后中国资产迎来全球投资机构的重估,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居民购房信心和房企拿地热情。楼市回暖迹象明显,2025年开局亮眼。虽有春节假期因素影响,但不少热点一二线城市的成交量仍然稳中有升。春节假期过后,这些城市更是快速恢复到节前的交易热度。

据杭州贝壳研究院数据,今年2月,杭州二手房成交5977套,同比上涨135%。开年两个月,杭州二手网签单量超过1.2万套,同比增长31%。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不遑多让。2月下半月,北京周末的二手房实际成交量达到了每天1000套以上。2月上海的二手房网签量更是创近三年同期新高。

在热点城市的土地交易中,一些优质地块受到热捧。久违的“百轮竞价”局面不断出现,凸显出向好的市场预期。楼市“小阳春”可期。

这一系列局面的达成,要追溯到去年9月末。2024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此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地方政府也因城施策,对楼市政策进行优化调整。中指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各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超760次,政策环境已处于历史最宽松阶段。

楼市历经低迷之后,出现反复筑底;在回稳复苏阶段,一线城市率先走出回暖行情,然后是二线城市,再带动低线级城市渐次跟进。若今年的“小阳春”能如约而至,此轮市场持续回温的周期或将超过6个月。由此,“止跌回稳”进而回暖正在从一项政策目标逐渐变成现实。

一线领衔,二线跟进

本轮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始于去年第四季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房地产市场监测系统”网签数据显示,去年10月,全国商品房成交同比、环比实现“双增长”,近17年来首次出现楼市“银十”超“金九”。

“金九银十”是传统楼市销售旺季,但受国庆假期因素的影响,“银十”的市场销售额往往低于“金九”。此次市场表现出现久违的反转,凸显出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随后,年末“翘尾”行情又如约出现。

进入2025年,市场因季节性因素有所降温,但仍好于去年同期。多家机构的统计显示,即使春节假期期间,楼市交易也比去年春节假期更为活跃。重点城市的带动作用尤其明显。

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数据,今年2月深圳二手房成交录得量达4858套,同比增长102.5%;新房成交1666套,同比增长105.4%。价格方面,一线城市也在引领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1%,自去年11月止跌后,连续两个月上涨。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1%,连续四个月保持上涨。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1月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1%,自2023年6月以来首次转正,释放出积极信号。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一二线热点城市稳步迈入“止跌回稳”。一线城市中,上海、深圳市场已完成筑底过程,处于回升阶段。二线城市中,南京、杭州、成都、武汉的回升动力更强。

“组合拳”持续托举

今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以较大篇幅提及房地产,提出“稳住楼市股市”,“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受多重因素影响,市场交易降温,并进而影响到拿地、投资、开工等诸多指标。各级监管部门曾推出多轮稳楼市措施,但市场未能恢复到稳步升温的轨道中。相比之下,本轮市场升温周期已持续超过5个月,无论从时长还是市场表现来看,回稳势头均十分明显。

促成这一局面的,是去年9月末接二连三推出的一系列重磅政策利好。去年9月24日,监管部门推出多项利好政策,包括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降低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延长“金融16条”和经营性物业贷款政策的有效期限等。

住建部部长倪虹将这套“组合拳”总结为“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从政策力度上看,该“组合拳”堪称“史上最强”。

去年12月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今年2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度强调,“稳住楼市股市”。

融资、拿地双双回温

楼市新政,不但推动了交易升温,更催化了房企融资、拿地的双双回暖。金地集团华南区域副总经理兼广佛公司总经理苏红雷表示,“从去年‘926’新政至今,客户的心理有明显变化。新政出台之前,房地产市场基本处于持续探底的状态。新政之后,企业和客户信心得到支持,企业更有动力推出好产品、好服务,对客户而言也是入市的好时机。”

苏红雷认为,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对企业投资起到关键性的正面作用。随后,信心也开始向融资、拿地等环节传导。

广东民营投资股权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李晓明分析称,部分金融机构发生转向,重新回到市场,寻找核心城市的优质资产。当预期的持续修复与宏观基本面转向共振时,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回暖也就更加可持续了。

今年以来,不少热点城市在土拍中出现久违的“百轮竞价”。一位央企开发商相关负责人表示,房企参与土拍的热情高涨,与土地质量高、限制性措施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市场预期改善。

信心恢复与传导

今年的楼市“小阳春”能否如约而至,颇受各方关注。若这种局面能持续到今年的“小阳春”期间,就可以称之为“回稳”和“回暖”了。

中指研究院副院长黄瑜指出,“止跌回稳”是一个系统性的政策目标,短期最应关注的两个指标是二手房价格和新房销售量的止跌回稳。按照这一标准,“小阳春”期间的市场表现,不仅关乎市场信心的延续,也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多数受访者对今年的“小阳春”前景感到乐观。按照目前深圳市场的活跃度,3月甚至可能出现“大阳春”。受访者普遍对“小阳春”较为期待,这将是楼市实现止跌回稳的重要一步。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