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发布新政允许存量商务楼宇兼容租赁住房等功能,标志着“商改住”政策破冰。此举旨在推进职住平衡,为社会资金提供新投资方向,同时要求精细化管理以促进商务楼宇功能优化与城市空间合理利用。

  新华财经上海8月14日电 (谈瑞)上海市人民政府近日发布的《关于推进上海市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的实施意见》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存量商务楼宇兼容租赁住房等功能,建立全周期合同管理模式。此举意味着暂停八年之久的 “商改住” 在上海迎来了破冰时刻。

  业内人士认为, “商改住” 政策通道打开后,有助于推进核心区域的职住平衡,也为社会资金提供了新的投资方向。新政策走向精细化和规范化,能够真正促进商务楼宇的功能优化与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

  八年嬗变,时移世易

  回顾上海 “商改住” 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早期,商办公寓在房地产市场中崭露头角。安居客上海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酒店式公寓成交了42306套,约占当年新建商品房成交总量的四分之一。

  然而,随着市场的粗放发展,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为整治市场乱象,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上海于2017年正式对 “商改住” 项目按下了暂停键。

  时过境迁,如今的楼市行情与城市发展需求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上海重新打开 “商改住” 的政策通道,可谓顺势而为。这一举措不仅有望缓解核心区域长期存在的上班和居住不匹配的难题,还为社会资金提供了新的投资方向。

  分类施策,动态管理

  此次“商改住”政策改革,上海的城市更新已经从原来强调硬件更新的1.0时代,迈向功能和空间重构转变的2.0时代,在规划管理上向着更灵活、动态管理的方向变革。

  具体来看,本次政策对 “商改住” 区域管理进行了细致划分,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与需求,制定了三类 “商改住” 要求。

  顺势而为,精细管理

  根据房地产咨询机构高力国际日前公布的二季度数据,上海写字楼平均空置率环比上涨0.4个百分点,已达21%;租金延续下行趋势。租赁市场承压的同时,商业地产的大宗交易也趋于冷清。

  “上海商办市场的坪效在下降,但项目所处的最大价值就是地段,一旦“商改住”之后,功能改变带来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就被创造出来。而从租赁市场来看,核心地段租赁住房供应很少,“商改住”可以极大优化租赁市场的空间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商改住” 政策迎来了破冰,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开管理。此次政策在打开政策通道的同时,也提出了精细化的管理要求。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