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土地收储加速,土储专项债重启发行
AI导读:
2025年土地收储工作迎来明显加速,北京等地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用于土地储备等。广东等地成为推进专项债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工作的主力军。土储专项债的重启发行对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有着深远影响,有望带动更多城市的土地市场及一二手房市场加速修复。
2025年,土地收储迎来明显加速。
2月18日,北京发行了一批地方政府债券,其中包括462.9亿元新增专项债券,资金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土地储备、园区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此举标志着土地收储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
以广东为代表的部分省份,在推进专项债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工作中表现突出。春节后,广东省内至少15个城市先后发布了相关公示,成为土地收储工作的“主力军”。
收储将成为2025年土地市场的一大看点。由于土地库存规模较大,很多年前出让的地块因规划不适应新形势、地价下跌或开发商缺乏开发能力等原因,导致地价稳定压力大,不利于房企风险防范和保交付。土地去库存,从源头上降低库存,有利于促进市场止跌回稳。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
北京重启超百亿元土储专项债
市场对土储专项债的关注度持续升温。2月18日,北京率先重启土储专项债发行,募资投向土储项目规模超百亿元,主要用于旧宫镇绿隔地区环境整治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等25个项目。

来源:北京市专项债信息披露文件
广东2025年开年就有多个城市集中收储。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截至2月11日,广州、佛山、惠州等15座城市发布土地收储公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为全国树立了榜样。
广东土地收储工作的推进,给市场带来了不少期待。此次收储的土地类型主要以房地产强关联地块为主,住宅用地和商办用地合计占比近九成。从出让时间看,80%的拟收储存量地块是在2020~2024年间出让的。在收储对象上,虽然以国央企地块为主,但也涵盖了部分民营房企手中的闲置存量地块。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近期出炉的收储案例中,约70%的地块拟收购价格与成交价的比值在80%~100%,超40%的地块比值在90%~100%,13%的地块比值在70%~80%。广东的土地收储工作不仅范围广,而且在执行过程中注重细节,充分考虑了企业利益,使得政策能够顺利推进。
李宇嘉提到,客观上需要加大收储力度,但负面清单制下专项债用途广泛,能率先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项目可能最先获得申请。收储以后,如果区域内商品房库存大,可能无法开发,但债务要偿还,这是个大问题。用作保障房、公共用途,怎么解决长债资金,也需要考虑。
有望带动更多城市一二手房市场加速修复
土储专项债的重启发行,对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都有着深远影响。东吴证券在研报中提到,土储专项债曾于2017~2019年发行,后于2019年叫停,要求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但如今重启,将有望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地方债“自审自发”试点省份,来源:东吴证券
方正证券表示,专项债回收闲置用地的可行性较高,落地速度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被回收的土地可经过调规再度出让,地方政府较大程度上可以不被租金收益率与回收成本之间的矛盾影响。从广东首批次收储案例看,回收折扣基本在80%以上,房企接受程度同样较高。
随着更多低成本增量资金将进入市场,将有效缓解房企资金压力。此外,从土地资源利用角度,专项债收储有利于盘活低效利用土地,为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腾挪空间。

专项债收储、城中村改造示意图,来源:中国银河证券
银河证券提到,多项房地产和土地政策之间并非孤立存在,土储专项债、城中村改造、商品房收储有望实现地方资源调控闭环,以时间换空间解决住房供需问题。
市场对土储专项债规模也有诸多预测。国海证券预计,2025年土储专项债规模在10000亿元左右,银河证券则认为未来2~3年内每年资金规模在5000亿~7000亿元。随着专项债收储工作的推进,土地市场已经显现出止跌企稳征兆,未来有望带动更多城市的土地市场乃至一二手房市场加速修复。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提到,专项债收储土地是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举措,它将有效解决当前土地库存和企业资金压力等问题。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