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最新偿付能力情况揭晓,多家公司达标与不达标并存
AI导读:
5月9日,75家寿险公司和85家财险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5家公司因风险综合评级未达标而偿付能力不达标,另有3家公司成功化解风险,摆脱困境。专家建议保险公司从加强投资管理、深化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升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最新偿付能力情况揭晓。
5月9日,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75家寿险公司和85家财险公司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5家保险公司因风险综合评级未达标而偿付能力不达标,另有3家保险公司通过积极行动,成功化解风险,摆脱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困境。
业内人士指出,长期利率中枢下行是大势所趋,中小险企以往依赖保费规模扩张和投资收益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必须重视保险主业盈利。中小险企可探索“小而美”的发展路径,回归保险保障本源,深耕市场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亚太财险降至C类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偿付能力监管指标包括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风险综合评级。其中,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不得低于B类。三项指标均达标,方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
在已披露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160家保险公司中,所有保险公司的核心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高于监管要求。然而,仍有1家寿险公司和4家财险公司的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偿付能力未能达标。
寿险公司方面,华汇人寿已连续12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C类,主要因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尚未完成。财险公司方面,亚太财险成为新增不达标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从B类下滑至C类,主要受股东股权、公司治理等方面影响。
亚太财险计划通过加强条线沟通,确保数据准确性、合规性和完整性,并对波动异常的指标进行回溯分析,以改善各项指标。
此外,华安财险、安华农险、前海财险等财险公司也存在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的情况,均正积极推进整改工作。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可能面临监管措施,如增加资本要求、限制高管薪酬、调整业务结构等,甚至可能被接管。同时,偿付能力不足也会影响信用评级,进而影响公司声誉和融资成本。
部分保险公司长期未按监管要求及时披露偿付能力报告,如中融人寿、上海人寿等四家保险公司的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披露时间停留在2021年。
三家成功“摘帽”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三峡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和珠峰财险等3家保险公司的风险综合评级提升至B类及以上,成功摆脱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困境。
三峡人寿正在持续推进第二轮增资和业务恢复工作,北大方正人寿加强偿付能力充足率管理,并提升资本质量,珠峰财险在完成增资工作后,偿付能力充足率得到提升。
专家建议,保险公司提升偿付能力可从加强投资管理、深化风险管理、增加资本补充渠道、提升业务质量与效率、加强科技赋能等方面入手。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