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市场一季度数据出炉,新能源车险保费进入稳定区间?
AI导读:
车险市场一季度数据出炉,65家险企发布车均保费数据。数据显示,车均保费呈现集中化趋势,新能源车险保费是否进入稳定区间?行业头部机构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已现转折苗头,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突破5000亿元。
财险业流传着一句老话,叫“得车险者得天下”。虽然车险市场历经多次“费改”,财险机构也逐步调整业务尝试进行差异化发展,但从整体来看,车险依旧是大多数财险机构的必争之地。随着非上市险企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出炉,车险相关数据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记者梳理发现,截至5月8日,已有65家险企发布了一季度车均保费数据。
数据显示,一季度各险企车均保费中,最高为现代财险的5600元,最低的仅为鑫安汽车保险的608.17元,其中42家险企车均保费低于2000元;同比来看,近六成险企的车均保费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不过,保险机构车均保费正呈现集中化趋势,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这是否意味着新能源车险保费已进入稳定区间?
车险作为财险领域第一大业务,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监管对车险的态度是“降价、增保、提质”。自2015年车险领域费用改革以来,车险自主系数一步步放开,财险公司有了更大的自主定价权,车险保费也实现差异化、个性化。从近年公布的车均保费数据来看,确实体现出“降价、增保、提质”的主旋律。
一季度,有42家机构的车均保费低于2000元,占比超过六成。其中,车均保费低于1000元的险企有6家,1000至2000元区间的险企达36家,其余机构的车均保费也大体处于2000~3000元区域。具体来看,一季度车均保费不到1000元的6家险企,分别是都邦财险、安盟保险、华农保险、中煤财险、鑫安汽车保险、众安保险。车均保费超过3000元的共有7家,分别是中银保险、日本财险、京东安联财险、现代财险、国泰财险、众诚保险、比亚迪财险。
对比去年同期数据,今年一季度的车均保费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以“老三家”为例,今年一季度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的车均保费分别为2463.26元、2817元、2721元,同比、环比的涨跌幅度都不大。
从数据分布来看,财险机构的车均保费数据逐步往1000元~3000元集中,共52家机构的车均保费在这一区间,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在车均保费较低和较高的几家机构中,数据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或回调。例如,日本财险去年一季度车均保费为9252.75元,今年一季度降至4556.09元;富邦财险去年一季度车均保费为640.73元,今年一季度涨至1000元。
新能源车险是近年来影响车均保费走向的重要变量因素,而车均保费往集中化方向发展,是否意味着新能源车险保费已进入到较为稳定的发展区间?律商联讯风险信息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戴海燕表示,车险保费的集中化趋势反映了新能源政策引导、市场机制优化和数据积累的阶段性成果,如自主定价系数调整进一步稳定了保费区间。但新能源车险整体尚未完全脱离“高频赔付、高维修成本”的困境。
今年初,为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险保障能力和水平,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包括推动降低维修成本、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推进数据跨行业共享、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等内容。
行业头部机构新能源车险的综合成本率已出现转折苗头,这意味着新能源车险的费用率和赔付率进入到可控区间内。例如,2024年人保财险新能源家用车实现承保盈利,新能源车整体商业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中国太平新能源车险承保车辆出险率逐年下降,2024年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
据悉,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2024年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达1409亿元,同比增长显著。未来,新能源车险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突破5000亿元。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