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泰保险人事大调整,国资背景高管上任引关注
AI导读:
信泰保险近期迎来大规模人事调整,国资背景高管王君波上任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此次调整被视为浙江国资深化险企治理的关键一步,引发业内关注。同时,公司面临历史股权遗留问题和盈利挑战,需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投入。
身份“焕新”后,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泰保险”)人事调整动作频频。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发布批复文件,核准王君波担任信泰保险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的任职资格。近期,该公司还迎来了一场大规模中层人事调整,成为继2024年高层大调整后的又一大动作。
业内人士指出,信泰保险迎来国资入股,但历史股权遗留问题仍是其改革的难点。未来,高管团队补位、战略转型与客户信任重建之间的平衡,将决定该公司能否真正“焕新”。
国资背景高管上任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此次获批担任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的王君波,现任信泰保险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其自2024年7月起任该公司董事职务,提名股东为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产中大集团”)。
去年初,信泰保险增资93.73亿元,引发行业关注。此次增资完成后,物产中大集团等4家具有浙江地方国资背景的新增股东合计持股达51%。目前,物产中大集团为信泰保险大股东,持股33%。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为并列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7%。
由于王君波具有信泰保险第一大股东物产中大集团的从业背景,其任职被视为浙江国资深化险企治理的关键一步。南开大学亚太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郝臣分析表示,此次信泰保险高管团队调整及王君波任职资格获批,既是股东方深化险企治理的战略举措,也标志着险企转型发展进入新阶段。
王君波自2024年7月起已担任信泰保险董事,此次履新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物产中大集团代表的管控职能。这一人事安排体现了浙江国资对险企治理的实质性介入,通过关键岗位人事赋权强化股东战略意志,诠释了国资股东从“资本赋能”向“治理赋能”的转型升级。
拥有集团财务管理、资本运作及企业管理复合型专业背景的王君波,或将为信泰保险带来新的变化。比如,提升财务战略精准性、优化资金配置效率、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国资智慧”与险企发展的有机融合。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分析,王君波来自信泰保险第一大股东物产中大集团,他的任职有助于将物产中大集团的金融资源和管理经验引入信泰保险,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此次任职是浙江国资深化险企治理的重要举措,国资背景的高管加入,能够增强公司治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推动信泰保险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更加完善,更好地符合监管要求。
中层“大换血”
人事变动方面,近期该公司被传出中高层接连“换血”。据报道,信泰保险于近日启动新一轮中高层人事调整,涉及16名管理人员,其中9人卸任核心职务、7人履新。此次变动聚焦于财务、人力、风控等关键部门。
郝臣认为,上述人事调整在三个方面释放出重要战略信号。其一,国资管控深化。本次中层调整聚焦财务、人力、资产负债等核心部门负责人更替,表明股东方正通过关键岗位人事重构,强化对主营业务条线的垂直管理,进一步优化险企治理架构,凸显国资主导意志。其二,专业治理强化。调整范围覆盖风险管理部、资产负债管理部等专业条线,新任管理者普遍持有注册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等专业资质,体现公司以专业化人才梯队建设为抓手,推动管理精细化与运营效能提升。其三,战略协同提速。物产中大集团通过派驻高管深度参与信泰保险经营管理,有望加速推动保险业务模式创新,促进股东产业资源与险资运用优势的深度协同,培育差异化竞争力。
在国资入股后的2024年7月,信泰保险便开启过一轮高层“大换血”,近三分之一的董事会成员人数进行了更替。新任董事中,具有大股东物产中大集团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从业背景的人员占有较大比例。
人事接连调整的背后,信泰保险总经理职位自2022年空缺至今,董事长一职也待补位。回顾来看,原信泰保险“头号人物”邹平笙因在股权转让许可申请中提供虚假材料,被撤销任职资格,禁止终身进入保险业。
历史遗留问题待解
信泰保险成立于2007年,由浙江省政府牵头筹建的中和人寿与平泰人寿整合而来。成立初期,其股东以浙商为主,但此后因股权频繁更迭、股东内斗和资金挪用问题陷入长期动荡。
2024年6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第六批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股东的处罚名单,7家信泰保险的原股东位列其中。业内人士指出,国资入主为信泰保险提供了治理重构的契机,但历史遗留问题,包括盈利迷雾及合规短板,仍是其重回正轨的“拦路虎”。治理仍面临双重考验:一方面,历次增资扩股导致的股权分散化问题亟待优化;另一方面,需协调存款保险基金、保险保障基金等特殊股东的权益,平衡多方治理诉求。
回应“给付压力”
信泰保险在官网披露,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逾3000亿元,客户总量超620万人。但截至目前,该公司仍未发布2023年、2024年年报。
此前,信泰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一度跌破监管警戒线。业绩方面,信泰保险曾因万能险的规模大幅扩张拉动保费增长,业内对存量保险产品集中到期带来的兑付压力产生担忧。但信泰保险表示,2019年销售的5年期产品已在2024年满期并完成兑付,不存在满期给付压力。公司目前经营平稳、干部团队稳定,偿付能力和信息披露符合监管要求。
重新“起跑”
国资介入信泰保险后,如何整装待发、重新起跑备受关注。物产中大集团此前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参与增资入股信泰保险,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金融产业布局,探索实践“养老+保险”的业务模式,助力共富养老产业发展。
对于后续新任管理层如何在“保险+养老”转型中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投入,郝臣认为,离不开三大举措。第一,信泰保险可通过股东定向增资、发行永续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第二,设立风险控制委员会,针对养老资金挪用、服务承诺兑现等风险点建立监测指标;第三,对“保险+养老”业务线实施长周期考核。
业内人士指出,信泰保险若想突围,需借助国资资源深化差异化服务,同时避免重蹈激进扩张覆辙。应制定长期发展规划,避免短期行为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