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机构引领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保险机构凭借其在风险管理、资金运作和生态整合方面的优势,成为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泰康之家·燕园作为险企较早成立的养老社区,提供全方位服务,但仍面临人才缺口等挑战。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养老成为社会热议话题。“老有所养”不仅是个人追求,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承载着民众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深切期待。
在此背景下,保险机构凭借其风险管理、资金运作及生态整合优势,成为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据统计,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平、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泰康保险、大家保险、友邦人寿等多家大中型保险机构已涉足养老行业,涵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个领域。
然而,养老社区的管理与服务面临诸多挑战。面对需求多样、性格各异的老人,社区管理者和服务者需在满足长辈生理需求的同时,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会认同。“制造业追求标准化,但服务业需个性化。”泰康之家·燕园总经理葛明分享道,养老服务的核心是信任,并介绍了燕园运营中的挑战与心得。

泰康之家·燕园总经理葛明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作为险企较早成立的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燕园自2015年成立以来,居住人数已超3300人,相当于一个中型社区,服务人员近5000人,形成社会综合体。葛明指出,平衡居民与服务人员、居民间的关系是核心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燕园设立“乐泰理事会”,居民与社区管理层共建共创社区发展,定期召开居民大会汇报工作、服务、安全及餐饮情况。同时,设置新闻、活动、安全提示播报,鼓励居民维护社区公共空间。
此外,燕园每周五举办总经理见面会,收集居民意见与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提高管理效率。葛明表示,共享、共创、共建的社区文化让居民成为社区的主人,形成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文化生态。
在服务人员管理方面,燕园提出“321”服务精神:三种心(爱心、耐心、责任心)、两个意识(安全健康意识、服务意识)、一种精神(奉献精神)。葛明强调,服务不仅需规模化,还需关注服务精神与态度。
树立积极养老观,增加老年人归属感。除加强公共区域和沟通渠道管理外,燕园还探索新的养老观和专业服务模式。
葛明表示,长辈不仅需要身体照护,心理也需关注。因此,为社区居民提供新的“工作”——做义工,搭建“开放式大学”乐泰学院,让长辈发挥智慧,提升情绪认知、精神文化,激发内在活力。
葛明认为,主动健康、终身学习、创新创造、公益向善是老年群体发展的关键。鼓励居民投身志愿服务,搭建慈善捐赠平台,实现自我价值。
据悉,4月泰康之家将启动新一期科学之光爱心行动,鼓励长辈捐赠艺术创作,义卖收入用于乡村小学生科学启蒙课程。
在养老专业服务方面,泰康之家·燕园采用1+N多学科服务模式,全方位专业照护长辈,节约公共资源,减轻家庭压力。出现异常情况时,多学科协作制定个性化方案。
然而,养老产业仍面临人才缺口挑战。葛明指出,团队磨合、外部环境给运营带来困难。外地员工增多增加住宿需求和运营开支,男女护理人员比例失衡。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4000万,但持证养老护理员仅约50万,缺口巨大。
此外,监管要求养老社区押金不超过12个月,给运营带来压力。葛明相信,随着体系完善,问题将好转。养老产业目标是让每个人老去时,仍能感受生命丰盛。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