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保险资金密集举牌上市公司,主要出于优化财务报表和抓住A股市场震荡窗口期低价布局权益投资考虑。银行股和H股成为险资重点增持对象,高股息率是重要原因。险企对未来A股市场持乐观态度,预计还有较大增持空间。

近日,瑞众保险举牌中信银行H股,此举再度引发市场关注。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新华保险、平安人寿、中国平安、阳光人寿、长城人寿及另一家保险公司,共计6家机构对10家上市公司股票进行了增持,纷纷触发举牌线,增持节奏明显加快。

保险资金正加速入市,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保险资金密集举牌上市公司,主要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优化财务报表,新会计准则下,举牌上市公司后的会计计量方式变更,有助于提升险企利润表稳定性;二是抓住一季度A股市场震荡的窗口期,低价布局权益投资,以提升险企长期投资收益。随着资本市场回暖,险企配置动力与空间将进一步加大。

银行股与H股成险资增持重点

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瑞众保险近日耗资约1783.2万港元增持300万股中信银行H股,持股比例达5%,触发举牌线。

今年以来,银行股成为保险资金增持的热门标的。平安人寿在1月10日增持招商银行H股至举牌线后,继续增持,截至3月6日持股比例已达9.06%;同时,平安人寿还增持了邮储银行H股和农业银行H股,分别触发举牌线,并继续增持。

新华保险则选择加码A股银行股。1月26日,新华保险发布举牌杭州银行A股公告,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持股占比5.87%。

高股息率是保险资金频频举牌银行股的重要原因。目前,A股部分银行股息率普遍保持在5%以上,有些甚至高达6%、7%,成为保险资金长期持有的优选标的。

除银行股外,部分保险资金还偏爱水务、能源等基础设施类股票。长城人寿今年多次增持H股大唐新能源、中国水务、新天绿色能源及秦港股份,持股比例均达到或超过5%。

长城人寿表示,公司致力于对基础设施、民生、能源等领域的安全资产进行深度研究,积极布局相关上市公司。

阳光人寿1月27日公告称,参与H股中国儒意非公开发行,持股占比7.15%,触发举牌线。

增持H股上市公司已成为险资举牌的主流策略,主要因为H股估值较低,具有“性价比”优势。同时,机构投资者通过港股通连续持有H股满12个月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可依法免征企业所得税。因此,机构投资者从H股举牌上市公司,可实现长线投资低位吸筹,并获得同等分红。

举牌助力险企财报优化

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达5%时,可计入FVOCI类别。这种会计处理方式使险企能将所持股票的分红直接计入利润表,而股票价格波动不影响当期利润,从而提高净利润稳定性。

若险企进一步增持或产生重大影响,投资可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计量。此时,上市公司净利润将按险企投资比例确认为投资收益,市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有助于提升险企财报稳定性。

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更偏好投向具有长期分红能力的公司。银行股和一些H股通常具备高股息和稳定盈利模式,符合险企长期稳健投资需求。同时,险企持续加大优质权益类资产投资,叠加新会计准则应用,有助于险企进行资产负债管理。

险企乐观看待2025年A股市场

未来增持空间仍大

展望未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布的2025年第一期保险资产管理业投资者信心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保险机构对A股市场持较乐观看法,认为市场将震荡上行。

具体行业方面,保险机构更为看好电子、银行、计算机等行业,关注新技术、红利资产和高分红高股息等投资领域。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已有142家保险机构合计调研A股上市公司超过2600次。

保险公司权益投资空间仍大。广发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认为,随着保费收入增长推动资金运用余额提升,以及低利率环境下增配权益市场以缓解资产荒压力,险资将成为权益市场的重要增量资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关键词:保险资金、银行股、H股、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