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以来,保险公司发债热情高涨,永续债成为险企融资新宠。截至3月5日,多家险企已合计发行数百亿元永续债。票面利率持续走低,险企通过发新赎旧降低融资成本。永续债可以补充核心资本,成为险企提升偿付能力的重要手段。

2025年以来,保险公司发债热情持续高涨,永续债正成为险企融资“新宠”。

据《华夏时报》记者梳理,截至3月5日,交银人寿、泰康养老、泰康人寿、平安人寿等险企已合计发行237亿元永续债。新华保险也发布公告称,计划发行不超过100亿元永续债。除永续债外,险企还在积极发行资本补充债,中英人寿、财信吉祥人寿于今年1月分别发行了15亿元和1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

“在偿二代二期政策实施下,随着业务增长,保险公司普遍面临偿付能力压力。”中华保险研究所首席保险研究员邱剑指出,尤其是将面临更为严格的资本认定标准,保险公司亟须进行资本补充,发行永续债能更好地解决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

票面利率持续走低

永续债即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是险企发行的满足偿付能力监管要求的资本补充债券。

“永续债也被称为债券中的股票。”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表示,永续债发行人没有固定的还本期限,且在永续债的每个付息日,发行人可自行选择将当期利息推迟至下一个付息日支付,不受递延支付利息次数限制,亦不被视为违约。

2022年8月,央行与原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可发行永续债补充核心二级资本。永续债开闸后,共有12家保险机构发行永续债。具体来看,2023年共有7家险企发行永续债,金额合计357.7亿元;2024年,5家险企合计发行永续债融资359亿元;2025年以来,险企已合计发行237亿元永续债。

其中,交银人寿首次试水永续债,成功发行27亿元;泰康养老发行20亿元;泰康人寿发行60亿元;平安人寿成功发行130亿元规模的永续债。此外,招商信诺人寿获批发行不超过41亿元永续债,新华保险计划发行不超过100亿元永续债。

在偿二代二期背景下,保险公司重视偿付能力充足率,但股权融资难度增加,发行资本补充债、永续债等成为可行选项。泰康人寿方面称,本期债券发行后,公司资产负债率下降至92.6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显著上升,偿付能力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交银人寿也表示,本期债券发行后,公司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明显提高。

目前债券发行的票面利率下降明显,2023年险企发行的永续债票面利率均高于3%,而2024年后未有高于3%票面利率的永续债,今年发行的永续债票面利率则普遍低于2.5%。

票面利率持续走低,发新赎旧成为险企降低融资成本的手段。以平安人寿为例,该公司赎回20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本计息期债券利率为3.58%,对比本次2.35%的票面利率,赎旧更划算。

险企发债需求高涨

除永续债外,险企也在积极发行资本补充债。如中英人寿、财信吉祥人寿分别发行了15亿元和1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同时,金融监管总局已批准东方嘉富人寿发行不超过14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

杨泽云指出,险企内源性融资十分有限,而外源性融资中的股权性增资扩股难获资本青睐。在此背景之下,债权融资具有优势,成为险企融资主要手段。自2023年起,保险业掀起发债热潮,当年发债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2024年,险企合计发行债券总规模达1175亿元,创历史新高。

财信吉祥人寿方面表示,公司未来三年偿付能力充足率极易跌破管理目标,因此计划在2025年增发10亿元资本补充债,续发15亿元资本补充债。

杨泽云指出,永续债可以补充核心资本,而资本补充债等只能提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邱剑表示,永续债具有还债时间长、融资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永续债发行主体主要为大型优质险企。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