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马蔚华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政府引导基金在科技创新资金链中起关键作用,解决无人愿投的重要部分。他建议建立多层次融资结构,完善风险容错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媛深圳报道。只有突破不敢投早期、不敢面对风险、不懂得评估技术、不能跨界等桎梏,我们才能够实现从“跟跑创新”到“定位创新”,将科技成果的“盆景”培育成科技产业的“参天大树”。

近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马蔚华在会上强调,政府引导基金在科技创新资金链中扮演关键角色,解决无人愿投的重要部分。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马蔚华出席论坛

马蔚华指出,间接融资对高科技企业支持存在局限。2024年,我国科技成果转换率已提升至3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问题包括创新链和产业链阶段性断链,以及风险投资过于注重商业价值评估而忽视技术强度。

他分析称,早期VC和天使投资稀缺,且高科技项目风险大,资金短缺。例如,第三代半导体、生命科学等高科技项目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及时转化为研究成果。此外,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债性思想导致高科技企业难以满足银行抵押担保要求。

因此,马蔚华建议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科技创新融资结构,包括完善风险容错机制和风险追责制度。同时,政府引导基金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科技企业,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

他强调,科技成果转让不仅是技术转让,更是技术与要素、资本属性、制度环境、文化基因的适配过程。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