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一季度债市出现多轮调整,基金经理面临更大挑战。华宝基金李栋梁认为需对大类资产进行科学配置,重视科技创新带来的投资机遇。他管理的基金在债券行情走强时积累了明显收益。债市或呈现窄幅震荡格局,投资者需关注后续政策。

  一季度的债券市场给不少投资者带来了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对于持有纯债型基金的投资者来说,与去年相比,今年一季度债市经历了多轮调整,基金的持有体验波动性明显加大。对基金经理而言,债市波动的加剧对其交易能力和市场研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华宝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混合资产部总经理兼固定收益部总经理李栋梁从业多年,他认为,2025年需要对大类资产进行科学化的配置。2025年初,李栋梁敏锐地意识到可转债市场经历的阶段性调整使其价格中枢回落至具有性价比的位置,于是果断加仓。他管理的多只基金产品,在债券行情走强时积累了明显的收益安全垫。以李栋梁管理的二级债基华宝安宜六个月持有期债券A为例,截至2025年3月末,该基金近一年净值增长率达7.72%,超越业绩比较基准1.49个百分点。自2022年5月基金成立以来,其年化收益率达到3.47%。

  李栋梁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券市场可能会呈现小幅震荡的走势,目前外部扰动因素对债市的影响仍有待观察,需要关注后续宏观对冲政策的推出时点和力度。在操作层面,股票、纯债、可转债等资产仍有一些投资机遇值得关注。

  多变行情增加交易挑战

  2025年初以来,短端利率快速上行,长端利率随之波动,纯债基金普遍出现净值回撤。随后,4月份的外部扰动因素又给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李栋梁认为,不确定性因素如同摆锤,政策对冲则是拉扯摆锤的绳子,叠加多重因素的影响,债市或呈现窄幅震荡格局。“目前来看,扰动因素对国内市场的实际影响还未可知,我们需要等待国内相关对冲政策的进一步落地。但总体来看,我们对2025年的债券市场维持小幅震荡的研判。”李栋梁表示。

  “对于债基基金经理来说,今年的操作难度可能会比往年大,波动多变的市场要求我们要么将操作周期维度放长,要么通过把控久期等一系列策略捕捉短期投资机遇。”李栋梁说,“我们要密切关注关键指标的动态变化,比如当短端品种的安全边际凸显时,拉长久期就可以成为进攻策略。”

  李栋梁表示,上世纪70年代美元危机时,黄金暴涨。现在美国正面临债务、通胀等多重压力,历史似乎正在重演。在他看来,美元信用的逐步式微与中国科技的显著突破,正在重塑全球资产配置格局。在此背景下,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愈加明显。

  科技创新带来投资新机遇

  今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表现较好。李栋梁认为,这绝非资金炒作,而是产业趋势的映射。他表示,从Deepseek横空出世到A股机器人板块走出独立行情,再到多家中国创新药公司取得优异成绩,中国的科技赛道持续升级。作为基金经理,他将在2025年重视大类资产配置的研究与操作,持续关注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结构性投资机遇。

  李栋梁认为,纯债、可转债等市场仍大有可为。在利率债的投资方面,目前经济基本面、政策面、流动性、风险偏好和机构行为对市场相对有利,利率债收益率在二季度仍有一定下行空间,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会下破前低位置,并在1.5%-1.7%之间震荡,所以在操作上可保持积极的仓位。从资金利率和收益率曲线来看,中短端利率债收益率或继续下行;另外,中长端利率债可能持续受到市场追捧。

  在信用债的投资方面,李栋梁表示,二季度无风险利率存在一定下行空间,而信用债受益于理财资金和相关基金的季节性扩容,投资确定性更高,信用利差仍有小幅压缩空间。拉长久期可能是二季度更好的信用策略。

  谈及可转债市场,李栋梁认为,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持续修复,当前可转债的中枢价格已经逐步回升,其防御属性相较年初已有所下滑。在后续的操作中应保持审慎,注意正股估值的匹配度,避免陷入“双高”陷阱。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