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基金力挺新任基金经理,范妍规模大增引领权益类资产占比提升
AI导读:
富国基金公告公司及高管将出资不低于2500万元认购范妍新发基金,并承诺持有至少1年。范妍加入后,迅速获得公司支持,规模大增。同时,富国基金一季度末资管总规模达1.06万亿元,权益类资产占比升至47.3%。
五一假后,富国基金宣布公司及高管将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范妍出资不低于500万元,合计不低于2500万元认购富国均衡投资,并承诺持有至少1年。此举彰显了公司对范妍及其新发基金的信心。

富国均衡投资是范妍加入富国后的首只新发基金。此前,公司及员工已大力支持范妍首只在管产品富国稳健增长,员工持有份额激增超3000万份,今年一季度又增持1873.79万份。范妍加入后,富国稳健增长规模与业绩显著提升。
与范妍不同,从中信保诚、中银证券、前海开源离职后加入富国的张弘、白冰洋、董治国,初期经历了一段规模与业绩的“颠簸期”。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三人在管规模合计略超30亿元。
这些外部“挖角”而来的基金经理虽拥有丰富经验,但与富国投研体系的适配问题逐渐显现。谢家乐、方纬等基金经理的离职,也反映了公募行业“挖角”模式背后的人才留存与体系适配难题。
范妍:自掏腰包,机构站台,规模大增
范妍加入富国后,迅速获得公司支持。去年10月,她被增聘为富国稳健增长基金经理,独管不足半年,在管规模由5.2亿元增长至74.61亿元,增长超10倍。机构投资者的偏爱也助力其规模增长。
张弘:规模、业绩经历“颠簸期”
张弘2024年4月入职富国,与范妍路径相似。他独管富国新机遇灵活配置后,规模与业绩均经历波动,但今年来收益率显著提升,排名靠前。
白冰洋、董治国等:规模、业绩现状
白冰洋、董治国等基金经理加入富国后,也面临规模与业绩的挑战。白冰洋目前唯一在管产品富国洞见价值规模逐季度递增,但业绩排名居中。董治国在管规模较小,任职回报亏损。
富国基金一季度末资管总规模达1.06万亿元,非货规模增长284.73亿元。股票基金与混合基金规模环比双增,权益类资产占比升至47.3%。基金经理作为权益产品的核心,其投资风格与品牌效应对规模扩张至关重要。
(关键词:富国基金、基金经理、规模增长、权益类资产)
(文章来源:财联社)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