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深化,指数使用费迎来重大调整,自2025年3月21日起,存量指数基金的指数使用费将全部由基金管理人承担,每年预计可为投资者节省约450亿元。此次调整是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三步走”战略的深化,旨在降低投资者综合成本,提升行业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

  近年来,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动作频频,继管理费、托管费、交易佣金等成本下调后,一项涉及“毛细血管”的费用——指数使用费也迎来重大调整。自2025年3月21日起,存量指数基金的指数使用费将全部由基金管理人承担,不再从基金资产中扣除。这一变化意味着,投资者持有指数基金的综合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每年预计可节省约450亿元。

  指数使用费调整背景及意义

  指数使用费是指数公司向基金产品收取的“版权费”。例如,某只基金跟踪沪深300指数,需向中证指数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此前,这笔费用存在两种承担方式:2020年后新发产品由基金公司承担,而老产品则从基金资产中列支,即由投资者间接分担。随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深化,监管层要求进一步统一规则,让存量产品的投资者也能享受降费红利。

  根据Wind数据,当前A股上市的ETF平均指数使用费率为0.03%,场外被动基金则为0.02%。此次调整后,所有指数基金(包括ETF、场外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等)的指数使用费均由基金公司承担,即便按0.02%的平均费率估算,此次调整每年也可为投资者节省数十亿元。

  费率改革对行业及投资者的影响

  费率虽小,但规模效应下能省出“大钱”。截至2024年末,国内纯指数基金规模达3.74万亿元,总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叠加其他降费措施,总节约成本可达450亿元。此次调整是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三步走”战略的深化,要求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更紧密”。

  对基金公司而言,短期内承担额外成本可能影响利润,但长期看,降费将倒逼行业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对投资者而言,则需关注费率结构,选择费率透明的产品,并把握行业动向,如销售服务费、尾随佣金等下调趋势。

  投资者应对策略与长期价值

  投资者在选择指数基金时,除管理费外,还需确认指数使用费是否由基金公司承担,避免隐性成本。同时,费率改革尚未结束,投资者可优先选择费率透明的产品。

  指数基金降费后,跟踪误差可能进一步缩小,尤其适合长期定投或资产配置需求。这一改革不仅是监管引导的结果,更是行业回归“投资者利益优先”本质的体现。

  从管理费到指数使用费,公募基金正将降费“进行到底”。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费率每降低0.01%,长期复利下都是一笔可观的收益。未来,公募基金有望真正成为大众分享资本市场红利的普惠工具。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热点追基 | 基金费率再降!一文看懂指数使用费调整对投资者的影响)

(责任编辑: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