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以来,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发布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发展计划,推动应用场景扩容与生态优化。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探索创新特色场景,为数字人民币全面推广积累实践经验。

  本报记者李冰

  2025年以来,北京、广州、上海等多地陆续发布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发展计划,旨在通过不断创新扩大应用场景,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扩容与生态优化。同时,这些地区还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未来各试点地区在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的过程中,将继续拓宽其生态圈,并探索更多创新、便利、安全的场景应用。

  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数字人民币创新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跨境支付服务便利化,稳步推动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并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

  同样,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也指出,支持在沪数字人民币运营试点银行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创新特色场景。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是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泰国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建设,旨在提供高效、低成本、高可扩展性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不仅是顺应政策导向的战略机遇,更是实现业务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多地细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部署

  今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提出,持续优化现金服务,整治拒收现金现象,并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覆盖面。

  浙江省商务厅等10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也提出,深化消费金融创新,鼓励为首店品牌、首发产品消费提供优惠权益和增值服务,并开展“数字人民币+首发首店”场景试点。

  山东省则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与财政惠民政策的深度融合,提出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推动惠民政策资金更多采取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当前我国数字人民币交易规模增长显著,应用场景已迈入“深耕”阶段。预计未来,数字人民币将在安全、便捷、多元等方面持续发展,并为全面推广积累宝贵经验。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