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投诉频发,亟需构建健康消费生态
AI导读: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三类新问题投诉较为集中。为构建更健康的汽车消费生态,需从企业自律、监管强化、消费者教育三方面协同发力。
■刘钊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三类新问题投诉较为集中:一是定金退款争议频发;二是车型更新引发老车主不满;三是补贴兑现落空引发纠纷。这些问题,既是市场爆发性增长的伴生现象,也是行业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发展”转型的必经阵痛。
为构建更健康的汽车消费生态,需从三方面协同发力。首先,企业应重塑“用户思维”,在追求技术领先的同时,清晰标注销售协议中的关键信息,如车辆配置、交付时间、退款条件等,并建立透明的产品迭代沟通机制,承担社会责任,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完善售后服务网络等方式,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其次,监管需填补制度空白,针对预售模式、补贴兑现等作出更为细化的规定。监管部门可联合行业协会,制定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标准,强制要求车企披露产品迭代计划,并将补贴承诺纳入合同条款。同时,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对虚假宣传、合同欺诈等行为实施顶格处罚,形成有效震慑。
最后,消费者权益保护需前置。通过推广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建立纠纷快速响应机制;同时加强购车风险提示,帮助消费者识别“定金陷阱”与“迭代风险”。通过模拟购车场景、案例解析等方式,提升消费者风险识别能力和维权意识,构建预防性保护体系。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期待。若企业忽视消费者合法权益,必将透支行业未来。中消协的此次点名,既是对行业乱象的警示,更是对构建健康消费生态的呼吁。唯有将用户权益置于创新与竞争之上,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驶向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