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大资管行业发展,托管业务面临更高要求。托管行业正朝着独立化、专业化、规模化、数智化方向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键之年,专业托管银行作用凸显。托管专业银行设立将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助力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霜上海报道

  随着大资管行业的蓬勃发展,对托管业务这一基础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升我国托管行业服务能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支持国计民生、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及《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均明确提出了设立专业托管机构的规划。2024年8月22日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也强调了支持商业银行等设立专营托管机构。证监会近期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同样指出,金融机构可设立全资子公司专门开展托管业务。

  在此背景下,21世纪资管研究院联合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共同撰写了《托管专业银行建设报告》,并于4月19日在上海举办了闭门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政府、监管部门、高校及法律界的专家,围绕托管制度建设、业务转型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托管行业的发展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截至2025年2月,我国已有67家金融机构取得托管业务资格,其中35家为商业银行。截至2024年末,商业银行托管规模达到240万亿元,整个托管行业规模预计已突破250万亿元。然而,托管服务同质化严重,差异化、专业化竞争能力不足,主要依赖银行自身资源营销。此外,托管业务独立性有待加强,托管机构在运营效率、风险控制等方面未能形成差异化服务与价值创造能力。

  托管行业正朝着独立化、专业化、规模化、数智化的方向发展。在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托管人的履职要求不断提高,托管机构需改革现有制度和组织形式,以适应更高标准。托管专业银行的设立是实现业务发展独立化的有效保障,有利于规模化经营和数智化转型,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之年,专业托管银行的作用愈发凸显。他们拥有全球化托管网络,为资管中心吸引跨国资本,成为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托管专业银行在跨市场互联互通、资产高效运转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帮助境内外资管机构适应复杂监管环境,提升国际信誉。

  从全球市场来看,纽约梅隆银行和道富银行作为头部托管专业银行,通过剥离传统业务,以托管为核心,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市场竞争优势显著。基于我国行业现状,成立托管专业银行已具备一定基础,包括政策高度支持、市场需求广阔、法律法规完善等。

  在实际操作上,《报告》建议监管层面可尝试在现行框架下设立专业托管银行,进行业务约束;机构层面应参考国际经验,以托管业务为中心,不断创新拓展。托管专业银行应作为独立机构,依据法律及托管协议,对客户资产进行独立保管、监督和管理,助力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展业范围上,托管专业银行可借鉴海外模式,广泛引入托管机制;在核心业务模式上,采用“平台化协同+全流程专业服务”模式;在组织结构上,采用扁平化、专业化管理架构,加大科技投入。

  与会者认为,上海作为全球资管中心,具备丰富市场主体和创新需求,托管专业银行可在上海先行先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