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年初以来,一路下探的消费贷利率开始上调。部分城商行已调整消费贷产品利率水平,更多银行将于4月落地调整动作。此举意在缓解银行息差压力,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避免资金违规流入投机领域。同时,消费贷成为银行零售信贷重要增长点。

  年初以来,一路下探的消费贷利率开始“踩刹车”。记者了解到,部分城商行已于近日调整了旗下消费贷产品的利率水平,由此前2.58%调整至3%。更多银行的调整动作将在4月落地,有大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消费贷利率将于4月1日起上调;也有部分股份行称,消费贷的利率优惠活动3月底截止。此举消费贷利率调整,意在缓解银行息差压力,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此前,多家银行消费贷利率在“2字头”的基础上不断走低,部分银行消费贷利率甚至与房贷利率出现“倒挂”现象,社交平台上有网友盘算利用消费贷置换房贷或理财套利。受访人士指出:“此番消费贷利率上调,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银行息差压力,同时也有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和借贷的意图,避免资金违规流入投机领域。”

  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今年以来,在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背景下,银行机构纷纷通过降低利率、提高额度等方式发力消费金融业务,其中消费贷利率一降再降,多家银行消费贷利率低至2.6%以下。不过,这一趋势目前迎来了扭转。北京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近日上调了旗下某消费贷产品利率,此前最低是2.58%,现已上调至3%。

  此外,交行、招行等多家银行的调整动作将于4月落地。例如,交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消费贷优惠利率调整完最低是3%,4月1日起上调。招商银行工作人员也提醒客户,某消费贷产品2.58%优惠利率有效期截至3月31日,4月利率将提高。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2.91%,环比下降7BP(基点),同比下降28BP。当前大部分银行的消费贷利率都已经低于3%,个别银行的消费贷利率甚至下探至2.5%左右。报告指出,消费贷利率下探将进一步挤压盈利空间,还可能引起零售贷款不良率抬头。

  金融行业资深研究员王蓬博表示,消费贷利率过低,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此外低利率消费贷容易被套利者利用,违规进入非消费类行业可能引发其他信用风险。银行调整消费贷利率,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息差压力,也有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和借贷的意图,避免资金违规流入投机领域。

  社交平台上有网友盘算利用消费贷置换房贷或理财套利。对此,一位城商行零售部人士坦言“没有必要”。一方面,消费贷明确禁止流入楼市、股市等领域,一旦被银行监控到违规操作可能会面临银行抽贷;另一方面,当前各家银行展示出的最低利率并非人人可得,加上房贷利率近年来持续走低,当前套利空间也不大。

  消费贷成银行增长点

  消费贷是促进消费的抓手之一,随着提振消费的相关政策陆续出炉,近期多家银行对消费贷产品进行了“提额”“延时”,其中,部分产品线上消费贷款额度从20万元调升至30万元,最长贷款期限放宽至7年。

  例如,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上展示的两款消费贷款产品,其贷款额度上限分别为30万元、50万元,而此前最高额度分别为20万元、30万元;建设银行某款消费贷产品的额度上限从原来的20万元上调到了30万元。招商银行App上展示的闪电贷最高可借30万元,期限最长可选择84个月(即7年)。

  近年来,随着按揭贷款增长乏力,消费贷成为银行零售信贷的重要增长点。从2024年年报中也可窥见银行在消费贷领域的加码布局以及取得的成效。例如,交通银行2024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1568.37亿元,增幅高达90.44%;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增加929.09亿元,增长28.3%;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5278.95亿元,较上年增加1062.72亿元,增幅25.21%;招商银行在消费贷业务上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不过,也需要看到,当前零售风险上升是行业趋势性现象。王蓬博表示,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必须加强风险防控,严格审核借款人资质,确保信贷资金流向合规。此外,应根据客户信用状况、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