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利率调整至3%以上,银行风险与套利空间引关注
AI导读:
近半年来,消费贷利率开始调整,多数银行将最低利率上调至3%以上。此举背后,银行息差压力增大,风险悄然滋生。同时,低利率催生套利空间,引发市场关注。银行应合理定价,消费者应量力而行。
近半年来不断下探的消费贷利率开始出现转折点。上周,一名国有行客户经理表示,其所在银行将在4月初调整消费贷利率,具体调整幅度还未确定,但最低利率将调整至3%以上。
这并非个例,记者近期从深圳多名银行人士处获悉,此前市场银行消费贷最低利率可做到3%以下,但从4月起,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或上调至不低于3%。
消费贷利率从“3字头”到“2字头”的历史低点背后,风险悄然滋生。银行“内卷式”低价揽客将使息差进一步承压,不利于银行良性发展。同时,消费贷与部分存量贷款利率间已形成利差,部分提前还贷、借贷入股市的违规“套利者”蠢蠢欲动。
消费贷2字头“白菜价”被踩刹车
多数银行消费贷利率将从“2字头”恢复至“3字头”。根据通知,原则上叠加补贴与优惠后,利率不得低于3%。
各银行应对策略并不一致。有银行已进行口头通知,从3月底开始消费贷利率要上调至3%以上。也有银行表示,在4月1日前仍可办理利率在3%以下的贷款,但需“极限操作”。
招商银行App显示,闪电贷产品目前的最低利率已从此前的2.58%上升至3.4%。平安银行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年利率2.7%起的“白领新一贷”产品,优惠通道截至3月31日。(图片来源:平安银行官方微信)
宁波银行的“宁来花—直接贷”此前宣传称最低利率可至2.49%,但近期已恢复为最低年化利率3.98%。北京银行的“消费京e贷”也从此前宣传的2.5%恢复至4.35%。
此前,消费贷利率经历了快速下调。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称,跌势延续到今年3月份,不少银行的消费贷利率还在继续下调。但为何3%成为消费贷利率的一道“关口”?或与目前银行息差压力较大有关。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至1.52%,同比下降17个基点。业内认为,若银行继续价格战,将使息差承压。因此,市场调控也是为了防止这种内卷式竞争。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消费贷款应进行差异化定价。3%本身不是问题,但要关注成本。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也表示,此次对消费贷利率价格的直接约束,表明银行机构消费贷竞争需以商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低利率潜藏风险
消费贷利率回到“3字头”的背后,银行正“内卷”低价揽客,消费贷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不良风险也在逐渐升温。
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2%。以六大行为例,财报显示,过去一年,国有大行的消费贷余额猛增,多家增加规模在千亿元以上。但消费贷余额扩张的同时,多家银行不良贷款风险也在抬头。
除国有大行外,部分股份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在快速攀升。例如,渤海银行个人消费类贷款的不良率暴涨。此外,消费贷利率过低也催生出“套利”空间,不少人选择将低息贷款投入高风险的理财产品、股市中博取收益。
董希淼建议,消费者申请消费贷款要量力而行、合理适度。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和规范。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