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贵金属首饰消费提示:避开陷阱,理性选购
AI导读:
近期珠宝贵金属首饰消费热度上升,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了解质量标准、警惕仿冒检测报告,核对关键信息,并明确计价方式,避免陷入消费陷阱。
近期,珠宝贵金属首饰的消费热度持续上升。3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费提示,旨在帮助广大消费者避开珠宝贵金属首饰的消费陷阱。
珠宝贵金属首饰的价格深受其类别和等级影响。消费者在选购高价珠宝贵金属首饰时,应掌握必要的质量标准知识。例如,珠宝玉石类产品的主要国家标准涵盖《珠宝玉石名称》和《珠宝玉石鉴定》等,详细列出了常见珠宝玉石的检测与命名规范。
贵金属类产品必须配备清晰的印记(永久性标识打印或刻印在贵金属饰品上)及标签。若商家宣称产品为贵金属类却无相应标识,消费者应谨慎购买。
消费者需警惕仿冒的检测报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需持有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消费者应确认检测报告内容完整,包括检测机构名称、地址、公章或专用章、唯一性标识、检验方法、时间等。
印刷粗糙、内容缺失或在正规检测机构网站无法查询的报告,可能是仿冒权威机构的假报告或“套牌证书”。
消费者还应核对关键信息,如珠宝玉石类产品报告的照片与实物是否相符,产品命名是否规范,警惕表述模糊的“玉”“宝石”等名称,并留意证书备注栏是否注明“处理”“染色”“充填”等关键信息。贵金属类产品需检查是否按国家标准命名纯度,重量结算的产品是否有准确数据。
贵金属类产品销售方式多样,包括按实际克重计价和“一口价”等。消费者选购时需明确计价方式,避免商家混淆概念,夸大质量等级或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