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2024年投诉情况分析,揭示多行业消费陷阱
AI导读:
中消协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多行业存在消费陷阱,特别是‘先享后付’支付方式隐患多,涉及职业技能培训、电商等多个领域,呼吁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四红)2025年2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正式发布了《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
据中消协统计,2024年度全国消协组织共接收并处理消费者投诉案件高达1761886起,与上一年度相比激增32.62%。其中,成功解决的投诉案件为1211284起,解决率高达68.75%,为广大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2.8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因商家欺诈行为而被加倍赔偿的消费者投诉案件达到16173起,涉及赔偿金额总计152万元人民币。此外,中消协在全年内接待了约70万人次的消费者来访及咨询服务。
中消协强调,2024年的消费者投诉热点遍布多个行业及消费场景,从国家补贴政策执行不规范,到金融消费中的隐性收费问题,再到预付式消费纠纷及电信服务领域的乱象,均反映出部分商家在商品质量、市场营销策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存在显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揭示了当前市场监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特别是在“先享后付”这一新型支付方式上,消费者面临了诸多隐患与挑战。该支付方式在职业技能培训及电子商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虽然看似便捷,但实则暗藏“陷阱”。具体而言,一是部分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借“先学后付”之名,诱导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借款条款的情况下办理消费贷款;二是部分网购平台将“先用后付”功能设置为默认勾选,且关闭流程复杂繁琐,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三是“先用后付”功能存在支付安全风险,如消费者误触提交订单时,系统未要求身份验证,增加了误操作导致的支付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中消协呼吁,培训机构在为消费者开通“先学后付”服务前,应明确告知相关条款及潜在风险。同时,网购平台应尊重并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将“先用后付”功能设置为默认勾选,并提供一键取消或便捷的设置入口,简化取消流程。此外,中消协还建议加强“先用后付”功能的身份验证及支付安全机制,设置支付提醒,避免因误操作而引发消费纠纷。最后,中消协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培训及电商行业“先享后付”业务的监管力度,确保其经营行为透明、公平,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图片及链接信息保持不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