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投资:把握优势,应对挑战,增强吸引力
AI导读:
个人养老金的储备受缴费额度及投资回报影响,投资回报取决于投资回报率高低和缴存周期长短。个人养老金账户享受税收优惠和长周期优势,但投资存在风险和波动。新政策优化投资服务,未来需促进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机构投资能力、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作用,并培育社会公众养老金融观念。
个人养老金的储备规模深受缴费额度及投资回报的双重影响。依据现行政策,个人养老金每年的最高缴费额为12000元。假设某人自30岁起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并持续按最高额度缴费30年,若采用3%的年化固定收益率,至60岁退休时,其账户累积金额将达到570905元。若将年化收益率提升至4%,账户累积金额将增至673019元;而若达到5%,则累积金额更可高达799266元。这些数据清晰地展示了投资回报在个人养老金保值增值中的核心作用。
投资回报的显著性主要受两个关键因素影响。首先是投资回报率的高低。在上述案例中,仅1个百分点的利率提升,就能使养老储备增加超过10万元,且呈现出累进式增长的趋势。其次是缴存周期的长短。在复利效应的作用下,缴存周期越长,财富的累积也就越高。例如,若仅缴存15年,即便以3%的利率计算,账户累积金额也仅为240283元,仅为缴存30年的42%。而当利率达到5%时,投资收益的贡献将超越缴存本金,成为个人养老金增值的主要驱动力。
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投资伴随着风险与波动,个人养老金账户作为一种投资理财工具同样无法避免。然而,相较于其他投资方式,个人养老金账户具备两大独特优势:一是享受免缴个人所得税的政策优惠,这是普通投资产品所不具备的;二是其长周期特性,个人养老金通常要到退休时才支取,这有助于有效平滑短期市场波动,实现长期收益超越短期投资产品和固定收益类产品。
观察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的投资表现,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以来年均投资回报率超过5%;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自2007年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为6.26%;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自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更是超过7%。因此,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应充分把握税收优惠和长周期这两个关键优势,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
从过去两年的试点情况来看,四类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的收益率呈现出一定的分化趋势。银行储蓄类产品的年化利率普遍在2%至3.5%之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约为3%,养老保险产品年化利率则超过3%。受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部分公募基金产品甚至出现了负收益。此外,个人养老金在投资制度安排上还存在一些限制和不便,影响了投资者的选择。例如,投资环节较为复杂,面对众多产品,普通投资者难以辨别优劣;产品同质性较高,未能充分体现个人养老金的特性;缺乏兼具保障性与收益性的产品,导致投资者选择两极化;个人选择受限,如在商业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后,只能在该银行提供的产品目录内做出有限选择。
新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在优化投资服务、增加产品选择、方便领取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为了进一步增强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吸引力,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促进产品创新,挖掘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潜力,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中低波动型或绝对收益策略基金等产品的供给,同时打通二、三支柱养老金投资产品,向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开放更多收益相对稳定的投资工具;二是提升金融机构的投资研究能力,特别是公募基金作为个人养老金投资的主流产品之一,需要合理设置费用结构,适度向投资者让利,改善个人养老金投资体验,同时各类管理和产品代销机构也应通过适当让费让利方式降低个人养老金管理运营成本;三是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和投资顾问的作用,提供独立、客观、公平的第三方评价,帮助消费者选择更适合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四是培育社会公众的养老金融观念,提升金融素养,增强年轻群体的备老意识,提高养老金融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