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交所科创债发行规模已破万亿,服务了众多科创企业。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提出多项举措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上交所配发通知,建立更具包容性的科创债融资制度,推动新一批科创债申报、发行。

2021年,上交所在全市场率先开展科创债试点,四年间,科创债这一品种已发展成为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服务了众多科创企业。2025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出多项举措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上交所同日配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核心是建立更具包容性的科创债融资制度。

证券时报记者从上交所债券业务部门了解到,不少证券公司、股权投资机构、实体产业企业纷纷表示将用好新措施,推动新一批科创债申报、发行。据悉,上交所科创债的债券简称均以K标识,已实际形成单独板块。

上交所科创债发行规模破万亿

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工具,科创债凭借其高效、灵活的融资特性,吸引了众多市场参与者。试点以来,上交所科创债稳健扩容、加速发展。截至目前,累计近300家企业在上交所发行科创债超万亿元,2022年至2024年年均增长率约75%。

科创债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符合市场规律的机制创新。2022年5月,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上交所发布科创债规则指引,正式推出科创债专项品种。几年间,两次修订科创债规则指引,拓宽发行主体。在《通知》发布前,上交所科创债发行主体已涵盖科创企业类、科创升级类、科创投资类和科创孵化类四类企业。

《通知》在四类主体基础上进一步扩容,新增金融机构作为一类科创债发行主体。与此同时,要求不低于70%的募集资金应当投向科创领域,且明确城投企业不能利用科创债新增融资,确保科创债的“科技”含量。

从市场实践来看,科创债此前四类主体发行踊跃,募集资金精准直达科创领域。其中,科创企业类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为代表,发债资金主要用于主营业务技术创新及应用;科创升级类以河钢集团等为代表,发债资金用于推动主营业务技术改造;科创投资类以上海科创投等创投机构为代表,发债资金用于投资各阶段科创企业;科创孵化类以合肥海恒等高科技园区运营企业为代表,发债资金用于孵化园区内科创企业。

科创债期限以3—10年中长期为主

上交所科创债发行期限以3—10年中长期为主,中长期科创债发行规模占国内各债券市场科创类债券发行总规模的比重约60%。

上海国投公司近期在上交所发行了15年期50亿元科创债,利率仅2.1%,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向集成电路等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领域。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尝试发行长期限债券,实际成本较低,上交所投资者结构多元,中长期资金稳定性与我们的投资需求高度契合。”

为便利科创债发行,上交所建立了申报发行“绿色通道”,2023年又明确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交易所审核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5个工作日。《通知》进一步深化“绿色通道”机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审核时限原则上不超过10个工作日。

一二级联动、投融资协同,更是助力科创企业更快获得金融活水滋养。2023年,上交所推动做市商开展科创债做市报价服务,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券;同年,进一步降低科创债纳入做市的门槛,明确发行规模达20亿元及以上、主体评级为AAA的公司债券即可纳入基准做市信用债,引导做市商积极开展科创债报价交易等流动性服务。

截至2025年3月末,上交所科创债基准做市券共146只/3486亿元,占全部基准做市信用债总规模57.8%。据悉,《通知》进一步深化做市等交易机制安排,适度降低科技创新债券纳入基准做市券门槛,并支持科技创新债券质押融资。

推动新一批科创债申报、发行

《通知》发布后,市场参与者广泛讨论此次深化服务科创债的新举措。记者从上交所债券业务部门了解到,不少证券公司、股权投资机构、实体产业企业纷纷表示将用好《通知》中支持措施。

《通知》中一大亮点是在发行主体的扩容上,新增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记者获悉,近期已有约10家证券公司在上交所拟发行超160亿元科创债。

“我们已组织资金、投资、投行等多部门商定科创债资金使用方案,将于近期发行落地。”招商证券资金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众多股权投资机构对《通知》反响强烈。《通知》明确支持私募股权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和扩募。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相关融资负责人表示,“科创债募集资金不局限于创业投资基金,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进而投资科技型企业。”

“上交所将持续完善科创债市场生态建设,希望科创债能够覆盖更多的科技企业。”上交所债券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将深化产品创新,推动《通知》中各项支持措施落地见效。”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