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与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将于4月24日发行,加速“两新”“两重”政策落地,激发国内投资消费需求。预计三季度政府债为全年供给高峰,财政政策继续靠前发力,市场关注增量财政政策出台。

  新华财经北京4月22日电 根据财政部最新安排,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与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将于4月24日同日启动发行。业内人士指出,这批特别国债将加速“两新”“两重”政策的落地,进一步激发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与新增专项债发行的加速,三季度政府债或迎来全年供给高峰,预计财政政策将继续靠前发力,发行进度与支出强度均将加快,同时市场也在密切关注后续是否有增量财政政策出台。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公布2025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今年将共计发行21期特别国债,包括首发6期与续发15期,首发为20年期和30年期,按半年付息。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表示,4月24日启动发行,预计10月10日发行完毕,整体节奏较2024年有所加快。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一环,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备受瞩目。袁海霞认为,面对复杂市场环境,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加速落地将为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通过中央加杠杆进行宏观调控,有助于优化政府部门债务结构,降低宏观债务成本。华福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徐亮指出,年初中央财政已预下达810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提前启动,意味着将有更多财政资金用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从发行期限来看,今年特别国债的发行支数安排与去年相近,仍以30年期为主。徐亮分析称,首发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可能会续发4期,规模可能相对较高,未来可能成为流动性较好的主力券,投资价值有望提升。多家机构预测,发行高峰将在5月和8月出现。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彰显了中央财政以真金白银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决心。今年我国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较2024年增加3000亿元,其中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建设,5000亿元用于实施“两新”政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获得3000亿元支持,较2024年增加1500亿元。

  在政策推动下,市场销售状况持续改善,尤其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增速较去年全年提升1.1个百分点。电动自行车、手机、平板等新扩围产品销售增速迅猛。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的扩大,不仅力度加大,支持范围也进一步扩围,将有助于优化供给结构,促进设备更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促进消费增长。

  与超长期特别国债同步发行的,还有用于支持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罗志恒指出,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提高其实体经济支持能力。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财政政策将继续靠前发力,加快发行与支出进度。华创证券指出,超长期特别国债与新增专项债发行的加速,将使得三季度政府债成为全年供给高峰。特别是8月至9月,政府债供给压力可能偏大。在财政靠前发力的基调下,四季度政府债可能进入发行淡季,但市场仍需关注增量财政政策的出台。

  若后续进入政府债密集供给期,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认为,央行或将提供额外流动性补充,如提升买断式回购续作规模、重启央行买债等,以缓解银行承接压力。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表示,当前形势下,短期需加大逆周期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增长。与海外经济体相比,我国具有较大加杠杆空间,可通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方式弥补资金缺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同时,需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