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商协会发布《估值指引》,促进债券估值市场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估值业务自律指引(试行)》,旨在规范估值机构行为,提升债券估值质量和透明度,强化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促进银行间债市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4月21日电(王菁)金融资产估值是金融市场运行的关键环节,是对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有效补充。债券交易多发生在场外市场,流动性相对偏低,价格发布渠道有限,因此需进行连续估值,以揭示公平交易下的债券可变现价格。
4月21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估值业务自律指引(试行)》(以下简称《估值指引》),旨在规范估值机构行为,加强自律管理,提升债券估值质量和透明度。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债券市场估值定价体系建设成果显著,在监管机构指导下,估值机构有序竞争,估值公允性提升,应用领域拓宽,第三方估值机构作用日益凸显。以自律形式加强债券估值业务管理,有利于完善债券估值体系,深化债券市场功能,提升定价基准性作用和传导功能,加速构建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强化债券估值透明度与质量,提升市场价格发现能力
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2023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估值业务管理办法》,并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明确了内部治理、数据源选取、估值方法、信息披露等要求,鼓励估值机构多元化竞争,提高估值技术和透明度。
在此背景下,银行间债券市场积极落实细则,加强自律监管。交易商协会指出,《估值指引》结合成熟市场经验和国内实践,细化了估值机构估值生产全过程规范,提升了科学性;针对透明度不足等问题提出完善举措;建立了多层次校验机制,促进市场价格发现;明确了禁止性行为,强化了自律管理。
中债资信业务创新部负责人宋伟健表示,《估值指引》有利于促进债券估值市场多元化发展,完善银行间市场自律管理链条,使估值更好地服务于债券投融资场景,如改善民企融资环境。
联合评级估值业务部总经理徐阳指出,《估值指引》强调估值机构应选择可靠市场价格,关注和评估债券交易活跃度,这与央行估值管理办法一脉相承。
自央行公布估值管理办法以来,估值机构运营规范性提升,信息披露改善,市场成员对债券估值关注度提高,认知水平提升。细则方面,《估值指引》要求估值机构综合考虑一二级市场价格,有利于一二级市场联动;聚焦复杂金融工具,引导估值编制精细化。
同时,《估值指引》要求估值机构完善数据治理、筛选工作,建立利益冲突防范机制,避免估值被操纵;明确估值产品用户为第一责任人,应择优选择估值机构,遵循净值化要求,维护投资人利益。
但需注意,鉴于债券市场特征,并非所有债券都具有可靠市场价格,这受限于债券资产流动性和非市场化交易存在。
鼓励估值机构多元化竞争,促进银行间债市高质量发展
资管新规以来,债券市场历经牛熊转换,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有待提高,需规范第三方估值,引导市场。特定时期,如2022年11至12月理财产品赎回潮期间,过于依赖盯市原则估值可能无法体现公允性,加剧市场波动。
近年来,国内债券市场估值体系发展迅速,第三方估值行业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形成了一系列全球领先的估值应用、推广及监督机制。除基础设施机构外,多家机构也搭建了估值定价体系。
不同机构在数据资产、方法论、应用场景等方面各具特色。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刘凡表示,第三方估值在金融市场过度波动时起到如实反映市场价格的作用。
随着市场对第三方估值认可度提升,估值产品已拓展至债券投资交易、风险管理等领域。宋伟健表示,在净值化管理背景下,债券估值作用更加广泛深刻。
徐阳结合实践表示,联合评级探索以信用评级对债券进行估值,形成交易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估值体系。
业内专家表示,估值机构的信息采集能力是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维护信息源多元性,促进竞争,有利于估值机构发展。
宋伟健也称,鼓励多估值源,引导良性竞争是《估值指引》的重要特征,要求估值机构公平竞争、诚信展业,鼓励选择多个估值产品开展交叉验证,防范估值偏差。
展望未来,鉴于债券市场数据质量特征,估值机构需结合经验与资源禀赋提供高质量估值服务。在《估值指引》号召下,特色估值体系将为市场提供更有力的分析工具。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