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信用债取消发行潮不减,3月取消发行规模已突破280亿元,近一周取消发行规模更是创下一年来新高。债市波动成为主要原因,市场波动占比66.2%。此外,债市继续调整,利率债和信用债收益率均呈现上行趋势。

  财联社3月14日讯近期,信用债取消发行潮持续加剧,3月取消发行规模已突破280亿元大关,近一周取消发行规模更是创下一年来新高,债市波动成为主要原因。

  据统计,3月以来,共有46只债券取消或推迟发行,总规模高达280.31亿元,这一数字已超越2月全月的取消发行总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上周取消发行的信用债规模达到109.66亿元,而本周更是激增至170.65亿元,周度取消发行规模刷新近一年纪录。

  近一年周度债券取消/推迟发行情况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财联社整理

  从取消发行的原因分析,市场波动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66.2%。按行业划分,建筑装饰行业取消发行的规模最大,占比28.34%,非银金融业和综合行业也分别有17.7%和15.8%的债券取消发行。地域方面,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取消发行占比较高。此外,AAA、AA+等高评级主体占取消发行总数的超九成。

  债市波动导致发行利率上升,近年来信用债取消发行潮已屡见不鲜。中信证券FICC首席明明指出,自2022年以来,信用市场共经历了三次大规模取消发行潮,分别在2022年11月至12月、2024年3月和8月。其中,仅2024年3月的取消发行潮是由于融资成本下行导致,其余两次均因债市调整期基准利率快速上行引发。

  进入3月,债市继续调整,利率债收益率震荡上行,10年期国债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于3月10日分别突破1.8%和2.0%关口,创下近三个月新高。信用债收益率同样呈现上行趋势,上周信用债成交收益率环比上行4bp。

  明明预计,尽管目前观察到部分债基赎回情况,但暂不会引发理财赎回高峰。若后续负债端赎回压力可控,本轮信用债取消发行潮高峰或不会持续过久。

  兴银基金在其公众号点评称,年初以来资金面波动较大,导致信用债市场交投活跃度下降。但一季度是金融机构全年较好的配置时点,在信贷需求尚未企稳的环境下,票息类资产仍具配置价值,信用利差存在较大的压缩空间。建议投资者关注中短久期、中高评级信用债。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