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卡业务瘦身与出清并行,行业进入磨底期
AI导读:
今年以来,超4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获批关停,广发等银行密集停发联名卡。信用卡不良批量转让本金回收率跌至个贷最低,银行正批量设立AIC打包转出不良,信用卡业务进入磨底期。
银行信用卡业务“瘦身”与“出清”同步上演。
今年以来,超4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获批关停,广发等银行也密集停发联名卡。同时,信用卡不良批量转让本金回收率已跌至个贷最低,诉讼成本却持续抬升。商业银行正批量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将不良打包转出。
业内人士表示,信用卡业务正处于磨底期,行业正从粗放扩张转向精耕细作。
联名卡停发、分中心关停
今年以来,银行信用卡业务正经历收缩。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宣布停发或终止部分联名卡业务。数据显示,年内已有超40家信用卡分中心获批关停。
“信用卡正面临资产质量下滑等‘内忧外患’。”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密集停发联名卡、关停分中心,是银行通过组织架构和产品结构双轮调整,以摆脱规模扩张时代遗留的瓶颈。
信用卡不良快速出清压力凸显
银行在调整信用卡业务的背后,是资产端的持续承压。央行最新统计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余额已增长至1239.64亿元,十六年间增加近36倍。银行只能加快不良资产的出清速度,致使市场转让价格不断走低。
中国银行近日公告称,自9月14日起将把催收成本直接计入逾期信用卡账单。
过去,银行处置信用卡不良主要依赖外包催收或内部团队,如今路径生变。记者注意到,银行系AIC有望扩充至九家,注册资本总额接近1500亿元,为信用卡不良出清打开了新的资金与股权通道。
正处于磨底期
停发联名卡、关停分中心,以及不良资产包批量转让的现象背后,信用卡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从粗放扩张迈向精耕细作的战略重构。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些动作释放出信用卡业务进入“磨底期”的信号。“过去依靠增量拉动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存量竞争时代正式到来。”资深信用卡研究专家董峥说。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