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银行决定关停“缤纷生活”App,功能迁移至“中国银行”App。业内人士称,此举出于降本增效考虑,当前信用卡业务盈利压力增大,维持独立App运营成本不再经济。此前多家股份行及区域性银行已关停信用卡App。

  此前,关停信用卡App的银行大多是城商行、股份行,如今国有行也将采取这一动作,银行App整合成为行业新趋势。

  日前,中国银行决定关停“缤纷生活”App,并将其全部功能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这一举措标志着国有行也开始加入信用卡App整合的行列。

  某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信用卡业务的盈利压力逐渐增大,维持独立App的运营成本变得不再经济。当前这一轮信用卡App整合,主要出于降本增效考虑,通过整合资源,提升运营效率。

  中行将关停“缤纷生活”App

  9月28日,中国银行公告称,该行已启动“缤纷生活”App服务迁移,“缤纷生活”App全部功能将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迁移完成后,“缤纷生活”App将停止下载注册,并逐步关停服务,具体时间后续继续以公告形式发出。

  9月29日,记者以客户身份致电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员,对方表示这可能是由于银行业务调整,建议关注后续公告,并告知记者可在中国银行信用卡微信服务号或中国银行App中办理相关业务。

  “缤纷生活”App是中国银行信用卡官方客户端,主要提供信用卡基础功能服务、移动支付服务、积分分期商城、商户优惠、活动资讯等内容。

  记者注意到,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安全合规风险隐患大的移动应用及时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进一步推动了银行App的整合进程。

  根据易观千帆2025年6月发布的“信用卡服务应用活跃人数TOP 20”榜单,活跃度排名前五的信用卡App分别是招商银行的“掌上生活”、浦发银行的“浦大喜奔”、交通银行的“买单吧”、光大银行的“阳光惠生活”和中信银行的“动卡空间”,月活跃用户均超过1000万。而中国银行“缤纷生活”App的活跃度位居第13名,月活跃用户是154.54万。

图片来源:易观千帆

  据悉,在国有行中,除了农业银行,其他银行均有独立信用卡App,包括工商银行的“工银e生活”、建设银行的“建行生活”、邮储银行的“邮储信用卡”等,但未来这些App也可能面临整合。

  业内:本轮整合出于降本增效考虑

  记者注意到,其实在中国银行之前,近几年已有多家股份行以及区域性银行相继关停信用卡App。关停后,相应的业务功能迁移至本行的手机银行App,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

  例如,股份制银行方面,恒丰银行“恒享生活”App于2021年11月25日下线,11月29日启用新版“恒丰银行”手机客户端办理信用卡业务;2024年12月30日起,“渤海银行信用卡”App将停止服务,相应功能迁移至“渤海银行”App信用卡板块内。

  区域性银行方面,宁波银行“汇通生活”App于2021年11月1日下架,并于2021年12月1日起停止服务;上海农商银行自2024年7月1日起将其信用卡App功能迁移至手机银行App;2024年11月27日,北京农商银行公告称,“凤凰信用卡”App业务功能将迁移至“北京农商银行手机银行”App,并计划于2025年3月31日关停“凤凰信用卡”App。

  某业内资深人士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其实在更早的时候,部分银行已经历过一轮零售端App的整合。例如,2017年平安银行将原作为直销银行功能的橙子银行、作为借记卡功能的口袋银行及信用卡等移动终端合并为新口袋银行App,将贷款、理财、信用卡、支付等业务功能集中到一个全零售产品线上。

  该受访人士指出,早期的零售端App整合主要基于战略层面的考量,例如银行期望通过信用卡App的高活跃度来带动其他零售业务的增长,因此对各App进行了整合。相比之下,当前这一轮零售端App的整合,则更多是在信用卡业务存量竞争的基础上,出于降本增效的目的,通过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

  “过去,信用卡因其高活跃度成为银行互联网转型的焦点,因此银行纷纷推出了独立的信用卡App。然而,随着行业低利率和风险暴露问题日益凸显,信用卡业务的盈利压力逐渐增大,维持独立App的运营成本变得不再经济。这一趋势促使银行进行业务整合,将信用卡服务整合进综合App中。”他坦言。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