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回调引关注,险资增持或启估值修复新篇章
AI导读:
9月29日银行板块指数冲高回落,自7月11日以来呈阶段性下行。业内称短期套利资金撤出与市场风险偏好抬升致银行股震荡,与基本面关系不大。四季度银行板块或现行情,险资等增量资金有望涌入。银行股长期配置价值优势明显,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阶段性调整不改估值修复长期逻辑。
9月29日,银行板块(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盘中冲高回落,收盘跌0.46%。若将时间拉长,自7月11日以来,银行板块指数呈阶段性下行趋势,8月上旬经小幅反弹后,持续波动回调至今,整体跌幅超14%,银行股调整引发关注。多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短期套利资金撤出与市场风险偏好抬升是导致近期银行股持续震荡的主要因素,本轮调整与银行基本面关系不大。
展望后市,银行股估值修复趋势明显。四季度银行板块本就容易出现行情,尤其是经历了三季度的回调,银行股估值修复机会增大。随着政策加码,险资、主动基金、被动基金等增量资金有望涌入,为银行板块注入新活力。银行股持续回调成为近期焦点,业内分析指出,7月以来,A股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活跃资金倾向于配置科技类、成长类等弹性更高的板块,存款搬家趋势显现,部分高净值客户愿意投资较高风险的资产,导致银行股短期内对资金的吸引力下降。
银行股持续回调
在业内人士看来,短期套利资金撤出与市场风险偏好抬升是导致近期银行股震荡调整的主要原因。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认为,近两个月A股银行板块持续回调,是市场风险偏好抬升与资金行为的共振结果。“6月下旬以来市场交易情绪全面回暖,科创、成长等板块投资机会快速轮动,活跃资金从前期涨幅较大的银行板块撤离,银行板块面临阶段性资金流出压力。”
银行股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亮眼,当下部分资金有获利退场的需求,叠加7月份是上市银行的分红高峰期,分红兑现后套利资金会集中撤出,且分红股票的除权除息也会导致股价自然下调,这些因素都加大了银行板块短期调整压力。多位银行人士认为,本轮银行股回调与银行基本面关系不大,银行基本面向好趋势显现,净息差下降幅度收窄,为银行股行情提供了支撑。
谁在买入银行股
虽然银行股近段时间缺乏亮眼表现,但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股对资金的吸引力依然较强,它们是险资、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的心头好。随着政策持续加码,银行股或仍为受益标的。W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险资共出现在超700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险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6只为银行股,银行股投资价值凸显。
天风证券研究所银行首席分析师刘杰表示,银行股在高股息板块中优势突出。在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银行股高股息、类固收的优势凸显,结合分红稳定、经营稳健的特性,其投资吸引力依然较强。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一纬也表示,银行股业绩波动相对较小,分红保持稳定,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收益确定性、稳健性,符合险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导向。
此外,近日多家银行“董监高”密集增持银行股。9月以来,包括光大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苏州银行在内的多家上市银行披露增持进展,这些银行的股东、董事、高管人员等自掏腰包,传递对银行未来发展的信心和价值成长的认可。当前多家银行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存贷结构不断优化、净息差企稳、中期分红机制创新升级,银行股长期配置价值优势依然明显。
银行股升势何时再启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阶段性调整不改银行股估值修复的长期逻辑。我国银行业正在进行经营模式的关键转型,从以规模驱动和顺周期扩张为特征的传统路径,逐步转向更注重质量、具备弱周期韧性特征的精细化经营,银行股仍将在资产配置中继续发挥平衡防御与收益的重要作用。
“从市场规律来看,各板块会进行周期性轮动,炒作高估值板块后,资金往往会回流到低估值板块。四季度银行板块本就容易出现行情,尤其是在三季度经历回调后,银行股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更大。”上述股份行董事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认为。他进一步解释道,在基本面上,银行净息差下行趋缓,负债端成本改善,银行股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依旧强劲。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