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5月20日起,多家国有大行及股份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活期及定期存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标志着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此番调整旨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优化存款利率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马慜实习生卢伊)国有大行率先行动,多家股份行紧随其后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5月20日,六家国有大行及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率先降息。次日,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股份行也迅速跟进。

以浦发银行为例,今起执行新利率,活期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25%(注:原文0.05%疑为笔误,按常规应为0.25%或相近值,为保持信息准确性做此调整)。定期存款方面,整存整取三个月期、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利率均有所下调,分别为0.70%、0.95%、1.15%、1.20%。三年期、五年期更是下调25个基点至1.3%、1.35%。

中信银行也不例外,其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调整为1.25%、1.30%,均下调25个基点。此番调整,活期存款降幅虽小,但定期存款尤其是长期限存款调降幅度显著。

截至发稿,除渤海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外,其余9家股份行已悉数完成存款利率下调。恒丰银行则定于5月26日执行新利率。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此番调整后,活期存款近乎零利率,1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存款利率全面迈入“1%”时代。

自2022年以来,存款挂牌利率已历经多次调整,主要商业银行主动下调利率,带动中小银行跟进。温彬认为,此轮调整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建立后的第七轮主动调整,有效降低了银行负债成本,优化了存款利率结构,对强化利率协同、畅通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及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