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二季度以来,银行板块表现抢眼,中证银行指数创历史新高。个股及市值均表现出色,与宏观经济和市场走势密切相关。投资者应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态度参与其中。

大象起舞,市场瞩目。二季度以来,尽管市场遭遇剧烈调整,但银行板块表现尤为抢眼,成为市场焦点。中证银行指数在5月14日报收7691.19点,创历史新高,次日更是触及7751.8点的新高位。这一强劲表现,不仅彰显了银行板块的韧性,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拉长时间线观察,自2023年12月以来,中证银行指数的涨幅已接近50%。个股方面,渝农商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江苏银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以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这四大国有银行,均展现出惊艳的市场表现。四大国有银行的股价更是从市场低点算起,上涨了一倍多。

从市值角度看,多家城商行的市值已超千亿元,四大国有银行的市值更是均超过1.6万亿元。如此大市值的公司,在跌宕行情中仍能取得如此高的涨幅,确实令人惊讶。这背后,与宏观经济和市场走势密切相关。

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银行板块因其低估值和良好的防御属性,成为避险资金的首选。同时,在市场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银行股作为红利资产的典型代表,其盈利和分红特征稳定、股息率较高,因此备受主流资金青睐。养老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机构的长线资金持续买入,进一步推动了银行股价格的上行。

此外,近期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也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一政策调整,或许也是推动银行股上涨的短期因素之一。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盲目跟风并不可取。拥有长期良好的业绩表现,关键在于建立稳定且行之有效的投资体系。

因此,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其他投资者,在面对银行股价格创出新高的当下,都应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态度,以稳健的心态和专业的投资方法参与其中。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