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一季度,我国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1.43%,不良贷款率微升至1.51%。同时,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5%,显示出金融服务的持续加强。银行业面临一定的挑战,需继续关注信贷资产质量,提升盈利能力。

  5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银行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至1.43%,较去年四季度末下降了9个基点,同时不良贷款率微升至1.51%。

  分机构类型来看,民营银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增幅相对较高,分别增加了0.1个百分点和0.06个百分点。这表明部分机构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一定压力。

  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长显著

  一季度,我国银行业金融服务持续加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也显著增加,达到13.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955亿元。

  为支持小微企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聚焦小微企业真实有效的经营性资金需求,提供充分的信贷供给。

  不良贷款率微升需关注

  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来看,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574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0.01个百分点,反映了部分行业风险暴露压力边际增大。

  细分来看,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22%和1.23%。而城商行、民营银行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则较高,分别为1.79%、1.76%和2.86%。

  与上个季度末相比,民营银行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增幅最高,分别增加了0.1个百分点和0.06个百分点。

  净息差收窄影响银行盈利

  从效益情况来看,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568亿元,同比下降了2.31%。这主要受到净息差进一步收窄的影响。

  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曾预判,2025年净息差会继续下行。降息、资产竞争日趋激烈以及贷款结构变化等因素,都对银行的净息差形成压力。

  整体来看,银行业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普惠型小微贷款的增长也显示出金融服务的持续加强。未来,银行业需继续关注信贷资产质量,提升盈利能力。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