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信用卡市场正经历规模收缩、交易额下降、不良率上升等挑战。规模扩张的获客方式难以为继,诱导开卡“套路”频频上演,用户投诉不断。银行需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避免不当手段获取客户。

  编者按: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四十年来,信用卡市场经历了快速扩张,如今却面临流通卡规模收缩、交易额下降、不良率上升等挑战。规模扩张的获客方式难以为继,精细化运营成为信用卡行业的必然选择。时代财经推出《信用卡变局》专题,深入探讨行业变革下的个体、企业和趋势。

  近年来,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大幅减少了8000万张。为了维持业务量增长,一些银行开始采用诱导开卡的“套路”。

  江苏的刘梅向时代财经反映,她在银行办理业务后,不仅被开立了一张信用卡,还被连带开立了有年费的附属卡,目前欠了3600元年费导致卡片无法注销。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信用卡相关的投诉多达几十万条,包括捆绑销售保险、诱导办卡、高息分期及隐形年费等。

  随着信用卡市场的变化,推销场景也从银行内部扩展到了机场、商场等非银行场景。广东的李云告诉时代财经,他在机场遇到了信用卡推销,营销人员利用话术误导消费者,险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了信用卡。

  时代财经在“黑猫投诉”平台查询到,共有394613条投诉中包含关键词“信用卡”,其中频频被提及的投诉包括“卡片没激活就扣年费”。用户少则被扣几百元年费,多则高达3.9万元。

  对于银行的开卡流程,华南某四大行信用卡业务分行负责人表示,有些卡片分为实体卡和虚拟卡,办理人员可以自动激活。但也有用户反馈,开卡流程不清晰,甚至未被告知附属卡及虚拟卡的开立情况,导致多次支付年费,影响征信。

  信用卡业务作为银行传统的重要业务之一,营销场景已从银行内部延伸至机场、商场等区域。一些信用卡办理人员会“隐蔽”身份进行推销,利用误导性话术诱导消费者办卡。

  针对这些问题,时代财经联系了相关机场和银行。机场方面表示,对合作银行的资质和员工都有严格审核,对营销话术也有严格要求。银行方面则表示,要求人员在接触客户时明确表露身份,并在营销过程中进行风险提示。

  随着信用卡市场的竞争加剧,银行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避免采用不当手段获取客户。同时,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警惕,避免被误导和欺诈。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